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师语言性别差异之初探

发布时间:2020-06-26 00:17
【摘要】:教师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特殊语言,它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渠道同时也是一座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教学任务能否成功实施也直接取决于教师如何运用课堂语言。正是因为看到了教师语言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对教师语言的研究。这无疑给语言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空间。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话语风格。然而,对教师语言的性别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课堂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教师语言风格性别差异的最佳场所。作者所要研究的正是教师语言的性别差异。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入手,结合教师语言的特点,对课堂交际中教师性别不同带来的风格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旨在研究课堂环境中男女教师语言风格差异。经过对70名学生和6名教师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男女教师在教师语言风格中存在性别差异。课堂环境下的教师语言一方面有着自己本身的特点,是一种职业语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性别差异。此外,笔者就不同教师性别的语言风格,提出了一些在教学上改进的启示。 本文对教师语言的性别研究在教育及语言学领域都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2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锡琴;;陶冶爱美情趣[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年02期

2 王泳利;游伟;;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语言[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2年03期

3 梁腾;警体教学中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的影响[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4 王万萍;;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J];甘肃教育;2006年07期

5 郭雪静;;略谈教师语言艺术[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朱从浩;;习作指导中,教师语言的趋向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11期

7 陈剑敏;;教师的语言艺术刍议[J];中国教师;2009年S2期

8 房静;;语言的魅力[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年02期

9 祝相顺;;浅谈教师的语言文化修养[J];新课程(教研);2011年04期

10 罗德志;浅谈教师语言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江;;探索妇女/性别研究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大连(大学)个案:“科/教、师/生、校/社”合作互动[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侯春杰;;教师语言的人际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曹贤文;;语言与性别研究的新进展:从性别本质主义理论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心华;;俄国古典文学中的厌女情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心华;;俄国古典文学中的厌女情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宣卫东;;让“陶花”在“学的课堂”尽情绽放[A];庆祝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专刊[C];2010年

7 尹丽春;庞杰;;二分网络分析方法在合作网络性别研究中的应用[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8 张凤荣;王晶;;现阶段我国农民精神信仰问题的性别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丘斯迈;梁红;;如何设置好的性别课程?——基于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实践的思考[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光宇;周劲松;尹富强;;植物性染色体研究进展[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镇平县卢医镇初级中学 陈明;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N];学知报;2011年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 刘利群;性别问题:个人的与世界的[N];中国妇女报;2009年

3 谭少薇;传统与改变的力量[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胡晓红;性别哲学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本建;解读社会性别主流化[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任正英;韩国的性别研究[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邹艳娟;教育理念决定教师语言[N];团结报;2001年

8 记者 金勇;性别研究应“食人间烟火”[N];中国妇女报;2006年

9 青岛超银小学 艾颖;将集体的力量进行到底[N];学知报;2011年

10 记者 杲文川;深入开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妇女与性别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孝容;佛教女性观源流源流辨析[D];四川大学;2004年

2 包英华;蒙古族现代小说社会性别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晨阳;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玉琼;新疆学前教师与维吾尔族儿童互动的汉语语言水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胡丹;学生视角的中国教师批评话语的功能—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张莉萍;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王小健;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果;“三言”性别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教师语言性别差异之初探[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袁先全;回归语言之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霞;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模糊语[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伍晨辰;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师语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彩霞;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教师语言[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万俊锋;从情感接受的角度品味教师语言[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鹤萍;职教教师教育教学语言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海红;教育中的性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艾青;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指示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蔡晓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性别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9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729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b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