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问卷编制与实测

发布时间:2017-03-29 12:2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问卷编制与实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探讨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特点为出发点,为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提供依据,为大学生有关课余活动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分析已有文献,整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问卷,并对451名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进行正式测量,通过因素分析探索了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维度构成,探讨了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 结果: (1)经过项目分析得出,将临界比例值未达到0.05显著水平的2个题项删除,将鉴别力指数小于0.4的19个题项删除,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四个筛查标准对项目进行筛选之后,删除了20个题项,并对不合理的题项进行修改,最后保留了27个题项,5个因素,累计贡献率为48.648%。 (2)信度指标: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646-0.923之间,总问卷的信度为0.838,说明本研究编写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3)效度指标: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16-0.416之间,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32-0.739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x2/df5,RMSEA 0.08,GFI、AGFI、NFI、CFI、IFI的值均在0.8以上,说明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经过文献研究,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步骤保证了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结论: (1)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包括5个维度,分别为:体育运动自我效能感、社交活动自我效能感、学习活动自我效能感、网络娱乐自我效能感、欣赏活动自我效能感。 (2)自编的《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使用。 (3)总体上说,男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高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自我效能感和网络娱乐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欣赏活动自我效能感高于男大学生。 (4)各年级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 (5)理科生的网络娱乐自我效能感大于文科生的网络娱乐自我效能感。 (6)一本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活动自我效能感上,显著好于三本院校。 (7)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学习活动自我效能感上,显著好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8)在网络娱乐自我效能感上,拥有充足课余时间的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大学生 课余活动 自我效能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目录3-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问题提出10-12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研究假设11
  • 1.4 研究方法11-12
  • 2 文献综述12-20
  • 2.1 关于课余活动的研究12-16
  • 2.1.1 课余活动的概念12-13
  • 2.1.2 课余活动的分类13-14
  • 2.1.3 课余活动的研究14-16
  • 2.2 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16-20
  • 2.2.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16
  • 2.2.2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16-17
  • 2.2.3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特定自我效能感17-18
  • 2.2.4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18-20
  • 3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初步理论构想20-24
  • 3.1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操作性定义20
  • 3.2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维度的初步建构20-21
  • 3.3 开放式问卷调查21-24
  • 3.3.1 研究目的21-22
  • 3.3.2 研究对象22
  • 3.3.3 研究工具22
  • 3.3.4 调查结果的内容分析22-24
  • 4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初始问卷的形成与施测24-30
  • 4.1 研究目的24
  • 4.2 研究方法24-25
  • 4.2.1 研究对象24
  • 4.2.2 问卷题目来源24
  • 4.2.3 项目编制24-25
  • 4.2.4 试测修正25
  • 4.2.5 统计处理25
  • 4.3 结果与分析25-30
  • 4.3.1 项目分析25-26
  • 4.3.2 探索性因素分析26-29
  • 4.3.3 结构及正式问卷的确定29-30
  • 5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问卷的信效度研究30-36
  • 5.1 研究目的30
  • 5.2 研究方法30-31
  • 5.2.1 研究对象30
  • 5.2.2 研究工具30-31
  • 5.2.3 统计处理31
  • 5.3 结果与分析31-34
  • 5.3.1 问卷的信度检验31
  • 5.3.2 问卷的效度检验31-34
  • 5.4 小结34-36
  • 6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特点研究36-42
  • 6.1 研究目的36
  • 6.2 研究方法36
  • 6.2.1 研究对象36
  • 6.2.2 研究工具36
  • 6.2.3 研究程序36
  • 6.2.4 统计处理36
  • 6.3 研究结果36-40
  • 6.3.1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特点36-37
  • 6.3.2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分析37-40
  • 6.4 小结40-42
  • 7 讨论42-46
  • 7.1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编制42
  • 7.2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分析42-44
  • 7.2.1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一般特点42-43
  • 7.2.2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43
  • 7.2.3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专业差异43
  • 7.2.4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学校差异43-44
  • 7.2.5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城乡差异44
  • 7.2.6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的课余时间差异44
  • 7.3 教育建议44-45
  • 7.4 研究的创新之处45
  • 7.5 研究的不足45
  • 7.6 深入研究的方向45-46
  • 8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58
  • 附录1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开放式问卷52-53
  • 附录2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初始问卷(部分)53-55
  • 附录3 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正式问卷55-57
  • 附录457-58
  • 致谢58-60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杰,傅清;自我效能理论在中年人健身行为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1999年01期

2 郭敏;论中年人健身锻炼中的自我效能感[J];体育函授通讯;1999年01期

3 杨萍,唐兵;自我效能感对儿童抑郁的影响方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凌文辁,张鼎昆,方俐洛;保险推销员(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1年01期

5 李凌;两种取向的自我效能感评估概述[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6 梁建英;自我效能感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培养途径[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杨明,师建国;浅谈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熊士荣;论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9 彭月明;宋勇;;浅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兰江;;大学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周玉萍;何瑾云;黄少华;张小燕;;骨外科护士工作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第11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肖玮;王剑辉;;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研究20年回顾[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叶雪花;吴满花;唐光政;;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护理对策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熊梨花;孙小平;;舞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康复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唐丹;王大华;申继亮;;中国城市老人认知能力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周国韬;张平;;小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林芝;;提高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妍;严以德;;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媛;佐斌;;武汉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毕业选择的现状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泰州市少年宫 张忠;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N];文汇报;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洪秀敏;由内而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杨西小学 殷延冲;培养后进生自我效能感[N];徐州日报;2008年

4 张西超;活力,一个全新的管理挑战[N];经理日报;2006年

5 崔丽清;提升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顾问 张建新;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源管理[N];组织人事报;2008年

7 王晓霞;读书岂为“胡屠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吴国平;大四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建一;心理资本——企业竞争力的新核心[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逄增志;活力哪去了[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资产的影响:引入自我效能价值的扩展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杨小虎;英语听力学习中提取抑制、焦虑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3 王玉帅;创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昌大学;2008年

4 田学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晔;师生信任及其对学生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开冉;低驾龄驾驶人典型驾驶心理—行为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娥蕊;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发展特点及教育促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瑾;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刘瑛;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俐;数学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与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常光伟;管理者管理自我效能感与其管理绩效的相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静婷;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及数学兴趣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敏;初中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杜志敏;初中二年级学生英语成败归因与自我效能感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唐正华;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元认知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娜;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肖志玲;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郭蕾;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张萍萍;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的关系[D];广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课余活动自我效能感问卷编制与实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74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0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