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暴力人物特点对青少年社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30 08:00
本文关键词:动漫暴力人物特点对青少年社会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动漫产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日本动漫也迅速而猛烈的冲进中国市场,这其中,不乏很多含有搏杀、血腥等暴力元素的动漫,在国内广为流传,也受到很多青少年的钟爱。可以说,暴力元素在动漫中屡见不鲜,甚至是愈加风靡,其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 传统的动漫暴力研究多集中在幼儿被试上,鲜少涉及青少年群体。随着日本动漫的流行,青少年已经成为动漫的主要受众,80%以上的青少年都喜爱动漫,动漫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青少年为被试,并且以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从研究动漫暴力的新视角,即动漫暴力的内容——人物特点出发(本研究中主要涉及性别特点和年龄特点),探讨动漫暴力中的具体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明确认识动漫,更合理的对青少年读物进行规划,从而进一步的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本研究以动漫暴力中不同人物特点为实验材料,实验采用2(被试性别:男、女)×2(视频性别:男、女)×3(视频年龄:老年人、青少年、小学儿童)组间实验设计,使用协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分别探讨了动漫暴力中施暴者特点和受害者特点对青少年亲社会性及攻击性的影响。实验程序均采用E-Prime进行。 实验结果发现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施暴者年龄特点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攻击性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当视频中施暴者为小学儿童时,男性被试比女性被试表现出了更高的攻击性行为。 第二:施暴者年龄特点对青少年社会性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当青少年被试观看的动漫中施暴者为青少年时,而非小学儿童时,青少年被试会产生更强的攻击性,更弱的亲社会性。 第三:受害者年龄特点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攻击性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当青少年观看的动漫中受害者为老年人时,女性青少年被试比男性青少年被试表现出了更低的攻击性认知、情绪和行为。 第四:受害者年龄特点对青少年社会性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当青少年被试观看的动漫中受害者为老年人时,青少年被试表现出了更弱的攻击性,更强的亲社会性。
【关键词】:动漫暴力 青少年 攻击性 亲社会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3-27
- 1 概念界定13-14
- 1.1 动漫13-14
- 1.2 动漫暴力14
- 2 媒体暴力的相关理论14-20
- 2.1 社会学习理论14-15
- 2.2 认知联结主义观点15
- 2.3 脚本理论15-16
- 2.4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16
- 2.5 刺激转移理论16
- 2.6 一般攻击模型16-18
- 2.7 一般学习模型18-20
- 3 媒体暴力的相关研究20-27
- 3.1 媒体内容元素分析的相关研究20-21
- 3.2 媒体对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21-24
- 3.3 媒体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24-27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27-31
- 1 问题提出27-28
- 1.1 以往研究不足27
- 1.2 问题提出27-28
- 2 研究目的和假设28-29
- 2.1 研究目的28
- 2.2 研究总体假设28-29
- 3 研究意义29-30
- 3.1 理论意义29
- 3.2 实践意义29-30
- 4 核心概念界定30
- 5 研究构成与步骤30-31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31-75
- 预研究 敌意量表的修订31-35
- 1 研究目的31
- 2 研究方法31-32
- 2.1 被试选取31
- 2.2 材料31-32
- 3 统计分析32-35
- 3.1 问卷翻译32
- 3.2 验证性因素分析32-33
- 3.3 信度分析33-35
- 研究一 动漫暴力施暴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社会性的影响35-55
- 1 研究目的35
- 2 研究假设35
- 3 研究方法35-40
- 3.1 被试选取35-36
- 3.2 研究工具和材料36-38
- 3.3 实验设计38
- 3.4 因变量的测量38-39
- 3.5 实验程序39
- 3.6 数据统计与处理39-40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0-50
- 4.1 施暴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亲社会性的影响40-45
- 4.2 施暴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45-50
- 5 讨论50-53
- 5.1 施暴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影响50-51
- 5.2 施暴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社会情绪的影响51-52
- 5.3 施暴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影响52-53
- 6 小结53-55
- 研究二 动漫暴力受害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社会性的影响55-75
- 1 研究目的55
- 2 研究假设55
- 3 研究方法55-60
- 3.1 被试选取55-56
- 3.2 研究工具和材料56-58
- 3.3 实验设计58
- 3.4 因变量的测量58-59
- 3.5 实验程序59
- 3.6 数据统计与处理59-60
- 4 数据统计与处理60-70
- 4.1 受害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亲社会性的影响60-64
- 4.2 受害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64-70
- 5 讨论70-73
- 5.1 受害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影响70-71
- 5.2 受害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社会情绪的影响71-72
- 5.3 受害者人物特点对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影响72-73
- 6 小结73-75
-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75-79
- 1 研究结论75
- 2 研究创新75-76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76-77
- 4 建议77-79
- 参考文献79-86
- 附录86-88
- 致谢88-8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9-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频捷;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范丽恒;牛晶晶;;动漫中的暴力类型分析——对596名初中生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6期
3 黄会林;杨越明;董宁宁;崔莉;张雨茗;李晓燕;;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龙耘;周笑非;;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黄会林;阮青;李t犵,
本文编号:276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7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