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发布时间:2020-08-18 08:35
【摘要】: 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合理吸收我国哲学界 对“实践”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出符合其本来面目的 理解和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着力对教学理论的实践本性和实践功能诸问题进 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结合笔者对我国教师掌握运用教学理论状况的调查统计, 深入剖析了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中所存在的“实践乏力”现象,提出了以“文 化——生活——哲学”三位一体的理论构建框架,从教学理论研究的维度(教学 生活实践研究和元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理论研究者的主体维度两方面,探讨了 我国教学理论的时代重建问题。 具体说来,本论文的基本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以前,我们对实践的本质作了片面化、狭窄化的理 解,仅仅把实践解释为外部的可感性的客观物质活动,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内容, 视为认识的环节。实际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归宿,它不仅包括人客观的物质 实践活动,还包括人的精神实践活动。认识是实践活动的环节,认识的本性所表 现的首先是实践的本性,即创造性的本性。这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面目的 实践观,是探讨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的立论基点。 通过对教学理论所依附的哲学和科学前提的考察及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教学存在(活动型教学存在、现念型教学存在、制度型教学存在)的分析, 探讨教学理论的一般规定。以此为基础,通过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原理 (过程统一原理和相互转化原理)和全面概括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复杂性(教学 生活实践层、教学交往实践层、观念活动实践层和教学制度实践层),可揭示出 教学理论的实践本性:教学理论是研究主体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是在社会的互 动性关系中发展自身,是文化的延承和再生,它不仅是一种教人“求真”的理论, 更是一种使人“向善”的理论。 教学理论的实践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近代是实用性教学理 论,它以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的秩序教学理论为首创,以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的 形式阶段教学理论为典型。经过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活动教学理论的批判与改造 后,教学理论的实践性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主要表现为操作化倾向的行 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化倾向的思维教学理论、人格化倾向的情意教学理论和合 作化倾向的伦理教学理论。教学理论实践性的历史呈现进程中是有规律可寻的。 教学理论的实践本性决定它的实践功能,教学理论的实践功能又具体地体现 着它的实践本性。教学理论的实践功能在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主体的认识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具有创造性,它是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生咸的前提和依据。教学理论经过理论准备、 理论运演、理论反审和理论表述等四个阶段的自我运动过程,催生着它的实践功 能。教学理论的实践功能积聚和蕴涵子教学理论的哲学成分、价值成分、艺术成 分、科学成分和经验成分中。 实践功能是教学理论作用于教学实践的基本方式。教学理论具有自我调节功 能和实践指导功能两大类。其中,实践指导功能有作用于个体方面的表现(主要 脓人达成教化和养成教学智慧)和作用子郧(社会)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决 策导向和文化传播)两种形式,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的现实化进程一般要经过理论 的具体化、理论的个体化和个体的行动化三个阶段,它要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多 方面因素的综合制约。研究教学理论实践功能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 义。 我国的教学理论服已经历了一百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可以概括为四次骗 高潮。其中,第三次高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八年,肿面学习苏联教 育教学理论的时期。这个时期,以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关于教学理论的论 述,大体上奠定了我国现行教学理论的基调和结构框架。第四次高潮是在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左右的时间里。80年代触国教学理论的重整时期,90年 代是我国教学理论发展与研究的多样化时期。对教学问题的多学科、多角度、多 层次、多方面的反思和探讨,是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值得我们注意和深入研究 的问贱,目前我国教学理论发展和研究状况是一种“繁荣”的表象,在这种“繁 荣”的表象下面却存在着教学理肿重的“实践乏力”现象:①注重对国外教学 理论的引进和从相关学科中移植,忽视对它们的批判和转化—一教学理论的整合 力差;③结构僵化、体系陈旧—一教学理论缺乏强劲的解釉测力;③唯政治风 向是瞻,唯长官意志是从—一教学理论研究丧失学术自主力O性)二 ④语言呆板 教条、表述单一少变—一教学理论的话语系统缺乏现实的感召力;⑤急功近利的 实用取向、追求时髦的浮躁,。态—一教学理论失去了自我修正与兰y良的反省力。 “文化—一生活—一哲学”锁国教学理论合理性重建的时代构架:教学理 论研究必须保持广阔的文化学视野;现实的教学生活实践 学理论研究的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G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继存,潘洪建;简析教学理论的特点与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5期

2 傅学顺;;波里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举要[J];现代教育论丛;1983年04期

3 杨军;;布鲁姆的教学理论与差生转化[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年04期

4 袁维新;问题教学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年06期

5 徐卓峰,周泓;CAI课件设计的教学理论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苏泽祥;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概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苏晓凤;建构主义教学论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廖声立;;浅述西方强化理论发展及对教育领域的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9 王兆t

本文编号:2795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795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4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