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G529
【文章目录】:
论文中文摘要
论文英文摘要
绪论
一、 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
(一) 现代化的一般涵义
(二)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阶段和特点
二、 教育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
(一) 教育现代化的涵义
(二)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及其特点
三、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 研究的方法、现状和目的
(二)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三)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基本进程
第一节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时代背景
一、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状况
三、 中西文化的冲突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产生期(1862-1894)
一、 洋务学堂的创立和发展过程
二、 留学教育
三、 教会学校教育
第三节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期(1895-1911)
一、 维新教育的发展过程
二、 “新政”时期的教育发展过程
第四节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成熟期(1912-1922)
一、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二、 新文化运动和二十年代的教育
第二章 教育思想的早期现代化
第一节 中西关系的变化与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一、 “天朝上国”的优越感的形成
二、 从“悉夷”到“师夷”
三、 从“夷务”到“洋务”
四、 从“西学”到“新学”
第二节 思维方式的变化与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一、 以古论今
二、 亦中亦西
三、 以西论中
四、 中西会通
第三节 教育思想早期现代化的动因
一、 清末、民初的社会矛盾及其发展
二、 清末、民初的社会矛盾对教育思想现代化的影响
第三章 教育制度的早期现代化
第一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
一、 现代学制的酝酿
二、 现代学制的产生
三、 现代学制的发展和成型
第二节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现代化
一、 中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萌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二、 中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产生--京师大学堂
三、 中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发展--学部
四、 中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成熟--教育部
第四章 教育内容的早期现代化
第一节 教育内容早期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一、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校的教育内容
二、 维新运动时期新式学校的教育内容
三、 清末新政时期新式学校的教育内容
四、 辛亥革命后学校的教育内容
五、 1922年新学制所规定的学校教育内容
第二节 教育内容早期现代化的特点
一、 西学科目不断增多
二、 中国传统学科不断减少
三、 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缺陷
四、 课程内容结构趋于合理
第五章 中日教育早期现代化比较
第一节 中日教育早期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比较
一、 遭受两方列强的侵略:时间相当,性质相同
二、 对西方的反应:同中有异
三、 进行教育现代化的条件相似:基础相当,但同中有异
第二节 中日教育早期现代化发展阶段比较
一、 日本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过程
二、 中日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比较
第三节 中日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内容比较
一、 教育思想的比较
二、 教育内容的比较
二、 教育制度的比较
第四节 中日教育早期现代化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
一、 起点水平上的不同
二、 教育思想生成的时间不同
三、 思想认识的不同
四、 知识分子类型的不同
五、 对西方文化吸收方式的不同
六、 实现教育现代化方法的不同
七、 现代化推动者的不同
余论
一、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变化过程
二、 强有力的领导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三、 统筹规划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四、 教育思想的更新是教育现代化顺利实现的前提
五、 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教育现代化逐步实现的保证
六、 正确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教育内容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七、 尊重教育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欢迎订阅2012年《中国教育学刊》[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0期
2 ;中国教育电子公司[J];中小学管理;1995年11期
3 ;《中国教育报》发文称爱读书才是真正的教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19期
4 朱曼华;;谈说中国教育的“不是”[J];留学生;2010年Z1期
5 高峰;九问中国教育[J];基础教育;2004年04期
6 南怀瑾;;中国教育的基础是家庭[J];基础教育;2007年06期
7 王开东;;教育的三个阴差阳错[J];教师博览;2011年09期
8 李建;张勇强;;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暨《中国教师报》出版100期庆典部分领导、报告专家及主持人[J];发现;2005年02期
9 王传涛;;高考状元之殇,是中国教育之殇[J];芳草(经典阅读);2011年08期
10 晓霞;;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暨《中国教师报》出版100期庆典在京隆重举行[J];发现;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仁镜;;注重发挥新闻摄影的传播作用[A];按“华赛”标准共创中国新闻摄影新辉煌——第七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暨“华赛”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许林;;视觉传播时代的图片传播——兼评《中国教育报·摄影》专版[A];创新“两翼齐飞”机制 服务建设小康大业——第八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李琦;;记1978年周老率中国教育代表团访美[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4 ;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日程安排表[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5 李韩芬;;从中美教育差异论公共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中国教育家大会简介[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7 ;会员活动介绍[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田利军;;30年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思想大讨论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可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教育新趋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军;青岛优秀教师获赠2009年《中国教育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靳晓燕 苏雁;“规划纲要”:中国教育从这里“再出发”[N];光明日报;2009年
3 张磊;准格尔旗 两位校长获中国教育大奖[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4 CUBN记者 张志亮;“鱼吃虾”须细嚼慢咽重管理中国教育并购投资趋势加速[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姜泓冰 吴焰 陈星星;1问 中国教育如何摆脱“危机”[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朱虹 张意轩 陈星星;五问中国教育[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郑娜;从诺奖看中国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本报记者 文艺橙;郝平委员:中国教育“走出去、引进来”正逢其时[N];光明日报;2010年
9 ;中国足球比中国教育希望要大些[N];南方周末;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郑立华;给中国教育开100份诊断报告[N];中国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3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黄健江;20世纪末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涂文学;“市政改革”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华;1898-1931年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杨兰英;德国教育改革与早期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海龙;张之洞与癸卯学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翟海涛;早期现代化中的地方督抚[D];苏州大学;2003年
5 郭婷;甲午战争与中日早期现代化的成败[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毅;中国自由教育思想的历史追寻[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朱文亮;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湘潭大学;2007年
8 陈启强;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爱香;如何才能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德国经验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余建贞;传统与变革[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3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83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