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关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0-10-12 07:59
   本文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从我国的实际和当前面临的任务出发,把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思考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社会主义社会是新型的社会。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文中分析了三个提法之间内容的一致性,各自侧重的不同角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实现科教兴国,教育改革,培养人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对学习型社会的思考,要弄清楚与学习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文中阐述了学习的科学内涵,提出并论述了四种学习观以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同时阐明了学习的特点、规律和达到创新的目的及其意义。 文中具体分析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点、难点、步骤、举措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阐述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教育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认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本文认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对现实情况作了一些分析,对有关决策和运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创建性的建议,仅供党和政府决策时作参考。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G520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需要,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科教兴国的需要
    (三)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需要
    (四)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发展的机制和体制的需要
二 学习的科学内涵及四种学习观的辨证关系
    (一) 学习的科学内涵
    (二) 知识的含义及其特性
    (三) 四种学习观的辨证关系
    (四) 突出学习特点,把握学习规律
三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关问题及对策
    (一)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及基本形式
    (二) 继承和发扬党的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
    (三) 家庭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有关问题及其对策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小兰;发挥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论坛;2005年03期

2 朱国伟;创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干部素质[J];前沿;2002年10期

3 贾蔷;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载体运行机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王亚玲;;试论学习型社会中成人学习环境的创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赵文芳,于洪来;试论创建学习型社会与发展成人高等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8期

6 漆明春;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理性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孔云峰;论创建学习型社会[J];兵团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8 梁克东;创建学习型高校办公室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陈志刚;;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与成人教育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8期

10 王永山;;论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在我国的构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卢少鹏;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林;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邢华;创建转基因犬的相关基础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5 唐斌;美术馆与知识生产[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立;论学习型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D];苏州大学;2005年

2 黄岩;关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哲学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3 余思;我国地方政府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角色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邵显都;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图书情报事业改革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赵惠华;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信息服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希坤;推动学习型社会形成的科技动力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常淑芳;学习价值观探赜[D];广州大学;2008年

8 汪士;论思想政治教育美的创建[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郭石杰;基于网格化和终身学习的湖北省学习型社会发展战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陈建;领域本体的创建和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7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837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e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