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育学著作中的范畴及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4 15:25
本文关键词:中文教育学著作中的范畴及其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文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研究成果集中的文本体现,也是探讨教育本质和规律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梳理二十世纪以来,中文教育学著作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晰的勾勒出“初创——本土化——停滞——全面繁荣”的发展轨迹,集中而系统的展示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逻辑体系的变迁。结合中文教育学著作编著的逻辑方式和学理视角,可以将其基本范畴划分为自然生成的范畴、人为抽象的范畴和综合的范畴三类。自然生成的范畴在中文教育学著作的编著过程中被普遍的采用,但难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人为抽象的范畴通常表现出内容抽象混乱和抽象程度不高的症结;综合的范畴多把人为抽象的范畴熔铸在自然生成的范畴中,或把自然生成的范畴熔铸在人为抽象的范畴中,范畴逻辑结构混乱。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方法,从应然与实然的角度深入分析自然生成的范畴、人为抽象的范畴和综合的范畴,构建以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观念四个基本范畴所组成的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体系,对于理顺中文教育学著作基本范畴的逻辑,提升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的相关概念界定。本部分对教育学、教育学著作与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教育学范畴与教育学著作范畴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为本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二十世纪以来中文教育学著作的发展历程。本部分将中文教育学著作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初创时期、本土化时期、停滞时期、全面繁荣时期四个阶段,通过描述中文教育学著作发展的历史轨迹,掌握各个阶段的著作与特征,把握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的逻辑变迁。 第三部分,中文教育学著作的范畴。本部分将中文教育学著作所体现的各种基本范畴整合并划分为自然生成的范畴、人为抽象的范畴和综合的范畴三个类别,并探讨每一类范畴的具体内容。 第四部分,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本部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自然生成的范畴、人为抽象的范畴和综合的范畴三类基本范畴各自的逻辑关系,从本质上揭示中文教育学著作基本范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第五部分,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体系建构的反思。本部分从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存在问题入手,完善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体系的方法论,提出并论证由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观念四个基本范畴所建构的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体系。
【关键词】:中文教育学著作 范畴 逻辑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0-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22
- 一、问题提出8-9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9-10
- 三、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10-19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9-22
- 第一章 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的相关概念界定22-27
- 一、教育学、教育学著作与中文教育学著作22-23
- 二、范畴、教育学范畴与教育学著作范畴23-27
- 第二章 二十世纪以来中文教育学著作的发展历程27-40
- 一、引进与吸收:中文教育学著作初创时期(1900——1949)27-31
- 二、仿苏与中国化:中文教育学著作本土化时期(1949——1966)31-34
- 三、破坏与倒退:中文教育学著作停滞时期(1966——1976)34-36
- 四、重建与复兴:中文教育学著作全面繁荣时期(1976 至今)36-40
- 第三章 中文教育学著作的范畴40-47
- 一、自然生成的范畴40-44
- 二、人为抽象的范畴44
- 三、综合的范畴44-47
- 第四章 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47-51
- 一、自然生成的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47
- 二、人为抽象的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47-50
- 三、综合的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50-51
- 第五章 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体系建构的反思51-58
- 一、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存在问题辨析51-52
- 二、中文教育学著作范畴体系建构与逻辑完善52-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95
- 一、初创时期的中文教育学著作(1900——1949)63-68
- 二、本土化时期的中文教育学著作(1949——1966)68-70
- 三、停滞时期的中文教育学著作(1966——1976)70-71
- 四、全面繁荣时期的中文教育学著作(1976 至今)71-95
- 致谢95-97
- 个人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97-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成科;;分化与整合: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陈勇勤;;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周志毅;教育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关于高师院校教育学教材改革的两个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4 孙俊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与教育学逻辑体系的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5 王珏;关于教育学教材的一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郭元祥;教育学范畴问题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3期
7 杨小微;叶澜;;在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发展中国教育学——新世纪第一个五年中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张忠华;;教育学中国化百年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9 孙绵涛;论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10 杨跃;张婷婷;;公共课教育学教材改革的困境与成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本文关键词:中文教育学著作中的范畴及其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8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