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编撰的国学教科书及其文化意蕴
【文章目录】:
一、国学教科书的历史背景
1. 官方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引下,各级学堂“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使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
2. 学界兴起“国粹”思潮,以“研求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国学保存会在上海成立
3. 家传古文经学、祖孙三代“世治左氏”的国学巨子刘师培担任国学讲习会“正讲师”,编撰国学教科书
二、国学教科书的编撰特点
1. 在价值取向方面,国学教科书突出中国学术“流源”与“派别”,不立门户之见,纠正与补充前人论述之不足,并阐释新的意义
2. 在内容选择方面,国学教科书为适用教科而详略取舍,因执古御今的“会通”,各课容量较大,整体而言程度偏深偏难
3. 在形式体例方面,国学教科书封面一致、课数一致,各册无目录、无插图、无习题,注重“注释”与“列表”的教科书认知策略,少数配有辅助书
三、国学教科书的文化意蕴
1. 国学教科书弘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根性和正当性,在注重实证中探赜索隐、钩沉致远,彰显了主体性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2. 国学教科书会通中西并融入现代精神,是国学自我更新的尝试,展示了国学的生命力,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推展的作用
3. 国学教科书积极指向现实,体现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涌动着文化复兴的民族情感,呼应救亡图强的时代旋律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奇;西学与刘师培的国粹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吴小鸥;石鸥;;晚清留日学生与中国现代教科书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田正平;李成军;;近代“国学”概念出处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孟琢;;章太炎的国学概念及其品格与精神[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军;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先唐哀诔之明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程美华;;略论骈文之“气”——从“六朝”到“初唐四杰”[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许小东;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胡吉军;;张之洞从清流健将向洋务殿军转变的原因初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张之方;;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郭雪峰;吴怀东;;范晔《后汉书》文学思想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何静;洋务运动时期幼童留学的当代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唐柳春;;从两部《劝学篇》试分析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差异及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韩蓉;;论六朝帝王与赠答诗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5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丽雪;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铁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蒋连香;关于教育惩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8 尹浩;黄炎培教育思想引领职业学校发展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9 马豪华;修身课——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隋慧诚;孔子的育人艺术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瑞昕;国学在新文化运动前的一场自救运动——论20世纪初的保存国粹思潮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宋淑玉;民初尊孔读经问题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赵利栋;古学复兴与文艺复兴:从晚清国粹派到胡适[J];安徽史学;1997年02期
4 曲殿彬;;论国学与国学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王能宪;第一等的学术——《国学研究》第一卷读后感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6 袁行霈;开放的国学与开放的《国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7 毕全忠;国学研究肩负的使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8 于述胜;;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兼评《中外教育交流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9 林辉锋;;马叙伦与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10 林辉锋;;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以马叙伦的经历为线索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湉南;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香;明清时期童蒙读物中的历史教育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中猛;晚清新学堂与中学堂历史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瑞庆;章太炎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刘重庆;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及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郭军;章太炎“国粹”教育思想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玉莹;商务印书馆与近代中学历史教科书编撰(1904-1937年)[D];扬州大学;2007年
7 曹萍;论明治时代国粹派与国粹思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祥寒冰;刘师培普及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9 华晨;民国时期初中本国史教科书研究(1920-1936)[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欧阳小红;国学院的发展及办学特色探析[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奇;刘师培的后期经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吴艳玲,高士臣;刘师培无政府主义思想评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陈奇;刘师培的“六经皆史”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4 陈奇;刘师培的地理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赵炎才;略述刘师培的家族制度思想及其伦理近代化观[J];学术研究;2004年11期
6 余世存;;看大师如何“传道”[J];基础教育;2007年09期
7 陈奇;;刘师培对传统经学的批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8 李孝迁;魏晋玄学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刘师培论魏晋玄学[J];江海学刊;2002年02期
9 郑师渠;钱玄同与《刘申叔遗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李帆;中国古典学术向现代的迈进——严复、刘师培吸纳西学之比较[J];江海学刊;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2 牛秋实;从经学到史学:刘师培学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赵淳;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D];四川大学;2006年
4 郭军;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贺国强;近代宋诗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郭院林;从“以礼治左”到“援古经世”—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7 李江辉;晚清江浙礼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孙福轩;清代赋论流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慈波;文话发展史略[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林红;近代的道家观[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瀛;刘师培的美术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祝小娟;刘师培文法理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于洋;论刘师培的上古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傅翀;刘师培与章太炎“中国人种西来说”再探[D];复旦大学;2011年
5 赵庆云;试论刘师培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未;沈从文创作文化身份与文化立场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联锋;试论刘师培的多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林;刘师培民族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岩;追寻“完全社会”与“完全人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晋绘;论徐坤小说中的女性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9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86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