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自尊、健康心理资本和社会文化适应特点及其相关性
发布时间:2021-03-16 19:06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自尊、健康心理资本、社会文化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对河南省4所学校初一流动儿童进行测评,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流动儿童社会文化适应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男(102.85±13.63),女(107.54±13.50)];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流动儿童在自尊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独生子女(30.33±4.49),非独生子女(28.13±4.65)];流动儿童在自尊(27.77±4.58)、自我效能(31.40±7.27)、希望(29.54±6.30)和社会文化适应(103.91±13.06)因子上的得分与非流动儿童(分别为28.92±4.65、33.17±7.00、31.39±6.35和107.94±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动儿童的自尊、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因子得分与社会文化适应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3、0.471、0.368、0.395和0.352)。结论流动儿童在陌生的城市环境中,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培养他们的自尊和健康心理资本以提升其社会文化适应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健康教育. 2018,34(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工教养方式与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J]. 靳小怡,刘红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2]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张岩,杜岸政,谭顶良,雷婷婷,周炎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6)
[3]流动儿童父母支持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J]. 谭千保,龚琳涵.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6)
[4]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基于本土心理资本理论的视角[J]. 张阔,侯茶燕,杨柯,李萌. 心理学探新. 2017(03)
[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 张茜洋,冷露,陈红君,方晓义,舒曾,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2)
[6]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对其抑郁、孤独的影响[J]. 王中会,Gening Jin,蔺秀云.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4)
[7]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 范兴华,方晓义,刘杨,蔺秀云,袁晓娇. 心理学报. 2012(05)
本文编号:3086455
【文章来源】:中国健康教育. 2018,34(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工教养方式与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J]. 靳小怡,刘红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2]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张岩,杜岸政,谭顶良,雷婷婷,周炎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6)
[3]流动儿童父母支持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J]. 谭千保,龚琳涵.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6)
[4]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基于本土心理资本理论的视角[J]. 张阔,侯茶燕,杨柯,李萌. 心理学探新. 2017(03)
[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 张茜洋,冷露,陈红君,方晓义,舒曾,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2)
[6]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对其抑郁、孤独的影响[J]. 王中会,Gening Jin,蔺秀云.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4)
[7]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 范兴华,方晓义,刘杨,蔺秀云,袁晓娇. 心理学报. 2012(05)
本文编号:3086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08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