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应用现状与建设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应用现状与建设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子书包从硬件上来说是一种便携式学习终端,从软件上来说是一种含有丰富数字化资源供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与评价的系统。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是指以电子书包为载体,为教师提供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的教与学组成要素。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教师端资源和学习端资源,以稳态、固态和动态等三种形式呈现。其中稳态资源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如电子教材及电子教材相关资源;固态资源内置于电子书包,主要是技术支持工具,如课件制作工具、交流工具等;动态资源主要是指通过服务平台获得社会教与学资源。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资源需求、资源建设提升策略三个方面。 在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方面,首先,以陕西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为例,对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数量、内容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从硬件环境,师生的电子书包技能自我感知水平、资源满意度、资源应用方式与效果,影响资源使用的因素,师生获取资源的途径与方式等方面对资源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发现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需求分析方面,笔者从应用、革新、特征三个维度构建了资源需求模型—AIC模型。在模型的指导下,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应用角度深入分析教师和学生在应用电子书包过程中对教与学资源的需求;然后分析理念革新和技术革新带来的电子书包教与学新型资源;最后描述了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应具备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体系框架。 在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策略方面,提出了转变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理念、多元推进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转变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方式、建立相关机制推进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等四个方面的针对性策略。 本研究所涉及的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为建设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提供了实证研究的依据,构建的资源体系框架和可行性策略为资源建设提供了理论性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子书包 电子课本 教学资源 学习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10
- 图索引10-11
- 表索引11-12
- 第1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12-15
- 1.2 研究现状15-1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1.3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18-19
- 1.3.1 研究意义19
- 1.3.2 研究目的19
- 1.4 本文结构19-22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22-28
- 2.1 理论基础22-23
- 2.1.1 泛在学习理论(Ubiquitous Learning Theory)22
- 2.1.2 微型学习理论(Microlearning Theory)22-23
- 2.2 相关概念界定23-28
- 2.2.1 电子课本23
- 2.2.2 电子书包23-25
- 2.2.3 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25-26
- 2.2.4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26-28
- 第3章 研究方法28-36
- 3.1 研究对象28-30
- 3.2 研究方法30-31
- 3.2.1 文献研究法30-31
- 3.2.2 问卷调查法31
- 3.2.3 访谈法31
- 3.2.4 观察法31
- 3.3 研究工具31-36
- 3.3.1 数据采集方式31-32
- 3.3.2 资料数据分析方法32-33
- 3.3.3 问卷框架与信度分析33-36
- 第4章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现状分析36-50
- 4.1 电子书包硬件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36-37
- 4.1.1 网络接入方面36
- 4.1.2 电子书包硬件环境方面36-37
- 4.2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建设现状分析37-40
- 4.2.1 技术支持工具现状分析37-38
- 4.2.2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数量分析38-39
- 4.2.3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内容分析39-40
- 4.3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应用现状分析40-47
- 4.3.1 师生应用电子书包资源的技能自我感知水平分析40-43
- 4.3.2 师生应用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的频率43-44
- 4.3.3 师生对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的满意度44
- 4.3.4 师生对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的类型偏好程度44-45
- 4.3.5 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应用方式与效果45-46
- 4.3.6 影响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使用的内外部因素46-47
- 4.3.7 获取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的途径与方法47
- 4.4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47-50
- 4.4.1 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与实际需求脱轨47-48
- 4.4.2 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数量匮乏48
- 4.4.3 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质量有待于提升48-49
- 4.4.4 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更新速度缓慢49-50
- 第5章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需求分析50-70
- 5.1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需求分析模型构建50-51
- 5.2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应用需求分析51-62
- 5.2.1 教师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资源应用需求分析51-55
- 5.2.2 中学生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资源应用需求分析55-58
- 5.2.3 小学生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资源应用需求分析58-62
- 5.3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革新需求分析62-65
- 5.3.1 理念革新62-63
- 5.3.2 技术革新63
- 5.3.3 资源革新需求分析63-65
- 5.4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特征需求分析65-67
- 5.4.1 关联性65-66
- 5.4.2 富媒体性66
- 5.4.3 多维交互性66
- 5.4.4 开放性66-67
- 5.5 其他需求分析67
- 5.5.1 可重复使用和编辑67
- 5.5.2 低操作需求67
- 5.6 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需求体系框架构建67-70
- 第6章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建设策略70-80
- 6.1 转变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理念70-71
- 6.1.1 面向E-learning的资源逐渐向U-learning转变70
- 6.1.2 面向传统教学模式的资源逐渐向新型学习方式转变70-71
- 6.2 多元推进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71-72
- 6.2.1 政策推动汇聚电子书包教与学优质资源71
- 6.2.2 依托课题推进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71-72
- 6.3 转变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方式72-75
- 6.3.1 统筹规划,建设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72-74
- 6.3.2 整合已有资源,开发新型资源74-75
- 6.3.3 建立电子书包资源建设的共建共享平台75
- 6.4 建立相关机制推进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75-80
- 6.4.1 建立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建设机制75-78
- 6.4.2 建立电子书包教与学资源评价机制78-80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80-82
- 7.1 研究成果80
- 7.2 特色与创新80-81
- 7.3 研究局限81
- 7.4 研究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8
- 附录88-100
- 附录188-91
- 附录291-94
- 附录394-96
- 附录496-98
- 附录598-99
- 附录699-100
- 致谢100-10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02-103
- 发表论文情况102
-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102-103
- 参与学术活动情况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丹丹;张际平;;技术给学习带来什么——从e-Learning到u-Learning[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2 王斌;朱守业;刘苗苗;;电子书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4 顾小清;傅伟;齐贵超;;连接阅读与学习: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陈桄;龚朝花;黄荣怀;;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8 郑世珏,张江陵;基于嵌入式开发板SOM-2353F的电子课本应用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03期
9 蔡雪峰;赵湘慧;;数字化教材研究与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1期
10 左美丽;陈少华;;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子书包系统设计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年08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应用现状与建设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1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