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特质感恩的现状及其团体催眠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08:5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特质感恩的现状及其团体催眠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了解大学生特质感恩的现状,并且对团体催眠疗法应用于大学生特质感恩干预的效果进行初步探索,本研究首先运用特质性感恩情感问卷对两千多名扬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最后抽查有效问卷403名,其结果显示了大学生特质感恩的现状,并研究了不同人口学因子上特质感恩的异同;其次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极端分组法以及哈佛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筛选出14名低特质感恩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团体催眠,研究采用多基线设计①与前后测准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先对两组被试进行基线观察,每两周进行一次测试,观察八周确定基线指标,然后对两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为期7周的干预,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左右。对实验一组进行干预,实验二组仍处于基线观察期;对实验一组的干预停止,开始对实验二组进行相同的干预,继续观察实验一组并记录;两组都在干预后三个月进行追踪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在本研究范围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特质感恩总体上良好,但在生活中对事件的感恩强度还不够,以及对他人帮助所产生的感恩之情不够深刻,不能很好的延续。 (2)大学生特质感恩及其三个因子在性别变量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均表现为女大学生特质感恩水平高于男大学生特质感恩水平。大学生的总体特质感恩、感恩敏感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非独生子女得分显著大于独生子女得分,其他两个因子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大学生感恩持续性因子在是否学生干部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学生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在总分和其他两个因子上并没有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大学生特质感恩和各因子在生源地变量、年级变量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被试分别经过了基线期的观察记录,分数基本稳定,干预后,每组被试后测分数与前测分数进行差异检验,基本都有显著的提高(p0.05或p0.01),仅在实验二组的感恩强度因子上未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以认为被试的改变是团体催眠的干预结果,而不是其他的无关因素造成的,即团体催眠干预对提升大学生特质感恩水平有效。 (4)三个月后追踪调查,三个月后追踪调查,记录分数与干预前分数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无论在总分还是在因子分上仍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因此可以认为团体催眠干预对大学生特质感恩水平的提高有着延迟性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特质感恩 团体催眠 干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1 引言9-10
  • 2 文献综述10-28
  • 2.1 感恩的研究综述10-20
  • 2.1.1 感恩的概念10-11
  • 2.1.2 感恩理论11-14
  • 2.1.3 感恩的影响因素14-16
  • 2.1.4 感恩的心理效能16-18
  • 2.1.5 感恩的干预研究18-20
  • 2.2 催眠疗法的应用研究综述20-26
  • 2.2.1 催眠术的发展历史以及界定20-22
  • 2.2.2 催眠治疗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22-23
  • 2.2.3 催眠疗法与其他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结合应用23-25
  • 2.2.4 团体催眠辅导25-26
  • 2.3 催眠疗法应用于特质感恩干预26-28
  • 2.3.1 目前国内研究的不足26
  • 2.3.2 催眠疗法应用于特质感恩的理论假设26-28
  • 3 大学生特质感恩现状调查研究28-35
  • 3.1 问卷调查研究28-31
  • 3.1.1 研究假设28
  • 3.1.2 研究方法28-29
  • 3.1.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29-31
  • 3.2 访谈调查研究31-35
  • 3.2.1 半结构访谈之一31-32
  • 3.2.2 半结构访谈之二32-33
  • 3.2.3 半结构访谈之三33-34
  • 3.2.4 访谈结果34-35
  • 4 大学生特质感恩干预研究35-48
  • 4.1 研究假设35
  • 4.2 研究工具35
  • 4.2.1 特质性感恩情感问卷35
  • 4.2.2 哈佛团体催眠感受性问卷35
  • 4.2.3 团体活动成员反馈表35
  • 4.3 研究设计35-36
  • 4.4 研究过程36-42
  • 4.4.1 被试的选择36
  • 4.4.2 具体干预36-41
  • 4.4.3 实验评估41-42
  • 4.5 实验结果42-48
  • 4.5.1 基线实验结果42-43
  • 4.5.2 实验一组、二组前测分数比较43
  • 4.5.3 实验一组前、后测分数比较43
  • 4.5.4 实验二组前、后测分数比较43-44
  • 4.5.5 实验一组、二组后测分数比较44
  • 4.5.6 三个月后测与实验前测分数比较44-45
  • 4.5.7 团体活动成员反馈结果45-48
  • 5 讨论48-54
  • 5.1 大学生特质感恩调查结果讨论48-51
  • 5.1.1 大学生特质感恩总体特点48
  • 5.1.2 大学生特质感恩差异讨论48-51
  • 5.2 大学生特质感恩干预结果讨论51-52
  • 5.2.1 催眠团体干预的效果分析51
  • 5.2.2 团体成员活动反馈的结果分析51-52
  • 5.2.3 大学生特质感恩得到提升的影响因素52
  • 5.3 团体干预过程的总结和反思52-54
  • 6 结论54-55
  • 7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及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3
  • 附录63-68
  • 致谢68-7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泓;陈雯;;催眠暗示理论与警校学生心理咨询实践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2 戎宣胜;催眠疗法治疗28例性心理障碍[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1999年03期

3 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规模、差异与评价[J];理论月刊;2006年04期

4 石国兴;祝伟娜;;初中生感戴和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J];心理研究;2008年03期

5 孙家果;朱红梅;;催眠及认知疗法治疗饮水恐惧症一例报告[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6 甘启颖;王宏;;大学生感恩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林举达,杨志江,康斌;催眠疗法在整合性心理治疗中的作用:神经症3例治疗报告[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1期

8 徐晶,孟繁荣;集体催眠疗法治疗考前焦虑症[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5期

9 方莉,刘协和;斯坦福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5期

10 李伟;;高考前情绪障碍学生集体催眠治疗效果的量化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特质感恩的现状及其团体催眠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15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