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本文关键词:教育现象研究的方法论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已有的关于教育现象方法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运用某一具体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探讨,缺乏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教育现象的探讨。即使有一些学者从方法论的层面研究教育现象,但他们较多的是从自然生成方法论维度展开分析,缺少人为抽象方法论维度的分析。运用自然生成方法论研究教育现象只能是研究某一具体教育现象的若干事实,并不能上升到对教育现象本质的认识。只有人为抽象方法论才能透过教育现象,认清教育现象的范畴,并分析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1方法论是人为抽象方法论的典范。本研究正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资料生产第一性原理作为教育现象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抽象出了教育现象的四大基本范畴——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以及教育观念,,并阐释这些范畴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研究共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言。本章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教育现象研究方法论探讨的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论要。系统剖析了现象与教育现象、研究方法与方法论,自然生成方法论与人为抽象方法论等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现象研究的两大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以及新范式主义方法论。它们都是人为抽象方法论的典型代表形式,并简要论述了两大方法论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分析了教育现象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以及新范式主义方法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教育现象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内涵、合理性及其研究路径的阐释;二是对如何运用新范式主义方法论研究教育现象进行了哲学范畴论、范式范畴论以及方法范畴论等层面的探讨。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阈下教育现象基本范畴分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将教育现象抽象为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以及教育观念四大基本范畴,并分析教育现象四大范畴的基本逻辑关系。 第五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本研究意义:一是对构建全新教育学著作体系意义;二是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意义;三是对探讨一般社会现象研究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教育现象 方法论 自然生成方法论 人为抽象方法论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0-0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言9-26
- 一、 问题的提出9-10
-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10
- (一) 研究目的10
- (二) 研究内容10
- 三、 文献综述10-22
- (一) 文献的初步检索情况10-11
- (二) 对检索的文献的具体分析11-21
- (三)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21-22
- 四、 研究意义22-23
- (一) 理论意义22-23
- (二) 实践意义23
- 五、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3-26
- (一) 研究思路23-24
- (二) 研究方法24-26
- 第二章 教育现象研究方法论探讨的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论要26-42
- 一、 相关概念阐释26-35
- (一) 现象与教育现象26-29
- (二)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29-31
- (三) 人为抽象方法论与自然生成方法论31-35
- 二、 教育现象研究方法论探讨的理论论要35-42
- (一)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35-36
- (二) 新范式主义方法论36-42
- 第三章 教育现象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42-51
- 一、 教育现象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探讨42-47
- (一) 教育现象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本内涵42-44
- (二)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教育现象的合理性分析44-45
- (三)教育现象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研究路径45-47
- 二、 教育现象研究的新范式主义方法论的探讨47-51
- (一) 哲学范畴论:马克思实践认识论为基础47-48
- (二) 范式范畴论:教育现象研究范式分析48-50
- (三) 方法范畴论:二维平面路径50-51
- 第四章 教育现象基本范畴分析51-64
- 一、 教育现象基本范畴分析51-60
- (一) 教育活动51-54
- (二) 教育体制54-56
- (三) 教育机制56-59
- (四) 教育观念59-60
- 二、 教育现象基本范畴逻辑分析60-64
- (一) 理想的应然逻辑与现实的实然逻辑关联60-61
- (二) 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逻辑关联61-64
- 第五章 教育现象研究方法论的意义64-68
- 一、 对构建全新的教育学著作(教材)体系的意义64-65
- 二、 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65-67
- 三、 对社会一般现象研究的方法论意义67-68
- 结语68-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77
- 个人简历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平;尊重教育对象 发展自我教育[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唐文光;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J];教育科研论坛;2004年02期
3 陈扬斗;研究教育对象 优化育人环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6年06期
4 李竞兴;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管用”上下功夫[J];理工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5 张荣兰,龚玉梅;要根据教育对象设置课程[J];成人教育;1998年Z1期
6 苏军;;教育要让教育对象有“感觉”[J];上海教育;2011年01期
7 闫赫,郭伟;高等教育对象调查分析之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5期
8 王平侠;对素质教育对象的几点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1年01期
9 ;切实抓紧抓好村级学教活动[J];今日浙江;2001年22期
10 黄楚平;思想品德认知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江;;自然博物馆教育对象的层次划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袁玮;;用心倾听[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向阳;;学生自治是教育对象“客”、“主”体论的真正体现[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4 蔡新元;;面向对象的网络设计教育资源构建[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马铁英;;关于民办艺术类院校专业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再审[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任钟印;;中西最早教育文献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刘功华;;理解是教育的第一要素[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8 郭世娟;;多种渠道培养道德意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王少纯;;爱是一切之本[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刘义贤;;教书育人要讲究语言艺术[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于ng;分岗施教 重在实效[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3 山东省平邑赛博中学 卜凡同;中学生感恩教育初探[N];学知报;2011年
4 祝振强;施暴“教育”何时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5 马朝宏;应该向特教老师学习些什么[N];中国教师报;2009年
6 江西省消防总队政治部副主任 饶春风;分层次教育之我见[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9年
7 何贺 苏建海;8694部队将干部家属列为保密教育对象[N];人民武警;2007年
8 杨桂丽 海丰县虹城中学;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发展及其培养研究[N];汕尾日报;2010年
9 阮班福 通山县民政局局长;坚持“四个结合” 破解社区“四难”[N];咸宁日报;2008年
10 林敬欣;以人为本搞好思想政治教育[N];战士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付喜凤;心理疏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庆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6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杜奉瑛;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聂智;论虚拟社会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D];中南大学;2013年
10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锡鹏;试论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惩戒[D];山西大学;2012年
2 李世奇;教育现象研究的方法论探讨[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3 侯桂鸿;微博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教育对策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4 魏晓文;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张催叶;国际文凭小学(IB PYP在上海)的学校制度文化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孙小锋;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付东青;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基本特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兰继军;论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罗亚莉;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心理的社会价值[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韩冬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现象研究的方法论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16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