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锦标赛模型的分层教学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6:15
本文关键词:基于锦标赛模型的分层教学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分层教学是教育学界研究的重点话题。其初衷是通过将不同天赋(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入不同层次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目的。然而随着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按能力分班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至今,学术界对此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相应的理论研究。本文利用信息经济学中的锦标赛模型对分班模式进行尝试性研究。学校作为分班机制的设定者,,采取何种方式分班有其利益所在。以我国中学为例,学校通过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而赢得社会声誉。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校方声誉最大化问题和学生效用最大化问题的角度进行细化和拓展。在模型中,我们将学校看作委托人,学生看作代理人,委托人的目的是通过不同机制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在我们的模型中,不同的机制是分班方式的选择。通过模型分析,我们试图揭示两种分班模式对学生个体努力程度的影响和对学校总体声誉的影响。分析表明,由于学生间的相互竞争,按能力分班有助于促进低天赋和高天赋学生的学习,但对中等天赋学生的学习有负面的影响。此外,我们还证明,当学校目标是全面教学,即注重所有学生的成就时,随机分班事实上优于分层教学,但分层教学的确有利于最大化整体学生的努力;而当学校目标是培优教学时,分层教学总是更好的选择。在扩展部分,我们还分别讨论了资源不对称、多层次分班和多个奖项的情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就像任何一种教育理念一样,分层教学不应当是简单地唯分数论,而是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诉求,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初衷。
【关键词】:分层教学 随机分班 锦标赛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11
- 1.1 问题的提出7-8
- 1.2 本文视角8-9
- 1.3 相关文献9-11
- 第2章 模型设定11-13
- 第3章 不同分班模式对学生的影响13-17
- 3.1 随机分班13-14
- 3.2 按能力分班14-15
- 3.3 两种模式下学生成就差异15-17
- 第4章 全面教学理念下的学校声誉17-20
- 4.1 随机分班17-18
- 4.2 按能力分班18-19
- 4.3 两种模式下学校声誉差异19
- 4.4 最大化努力程度19-20
- 第5章 培优教学理念下的学校声誉20-22
- 5.1 随机分班20
- 5.2 按能力分班20-21
- 5.3 两种模式下学校声誉差异21-22
- 第6章 扩展和进一步讨论22-25
- 第7章 结论与教育含义25-27
- 7.1 结论25
- 7.2 教育含义25-27
- 参考文献27-29
- 致谢29-31
- 附录 A 引理 2 的证明31-32
- 附录 B 命题 1 的证明32
- 附录 C 命题3的证明32-3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钟笑寒;程娜;何云帆;;花落谁家——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博弈模型[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2 周权雄;朱卫平;;国企锦标赛激励效应与制约因素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3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4 杨能生;重视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J];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5 叶云屏;刘芳;闫达远;;尝试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19期
6 唐勇,杨一军;论大众教育的教学分层[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6期
7 谢文静;;高职教育中两类生源学习能力差异的分班教学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锦标赛模型的分层教学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1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