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核心素养的哲学解读及其实践启示

发布时间:2021-05-21 20:37
  以技术时代的哲学发展作为观察点,考察核心素养研究,既可以从社会、个人和学科等三个方面深入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又能对课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认为,核心素养指引下的课程及其教学实践,以下几点值得特别关注:其一,在实践层面重申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社会"与"全面"的深刻含义;其二,将批判性思维和善作为主体人培养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三,扬弃课程建设的学科中心定位,以学科为载体,围绕核心素养建构课程,既能超越学科,又能成就学科;其四,明确学生社会活动主体的身份定位,设计多维度主体性活动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 2018,1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从社会发展看, 核心素养应该定位于适应基础之上的引领
二、从个人需求看, 核心素养应致力于培养自觉活动的主体
三、从学科发展看, 核心素养应关注主体成长过程, 藉此超越学科, 成就学科
四、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批判性思维的灵魂——理性标准[J]. 武宏志.  逻辑学研究. 2016(03)
[2]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 张华.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4)
[3]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 石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1)
[4]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 柳夕浪.  教育科学研究. 2014(03)
[5]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 张娜.  教育科学研究. 2013(10)
[6]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问题与争鸣[J]. 王晓宏.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9(02)
[7]论学生素质发展的机制[J]. 陈佑清.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8(03)
[8]教育目的: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J]. 但武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9]论活动与发展之间的相关对应性[J]. 陈佑清.  教育研究. 2005(02)
[10]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 扈中平.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03)



本文编号:3200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00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