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共情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06-19 12:46
  为探讨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和共情对青少年助人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从山东和重庆抽取76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助人行为、自我效能感以及共情各维度(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和家庭环境各维度(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的得分均处于中上水平;(2)家庭环境、共情和自我效能感均与初中生的助人行为呈显著正相关;(3)自我效能感、家庭适应性和认知共情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助人行为,累计解释率达26%;(4)初中生家庭环境不仅能直接影响其助人行为,还能通过共情和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助人行为,间接效应共有三条路径,分别为家庭环境→共情→助人行为,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助人行为,家庭环境→共情→自我效能感→助人行为。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共情的中介作用


图1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共情与助人行为关系的假设模型

模型图,助人行为,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


→助人行为”的路径系数显著减小,但各路径系数均达显著水平,表明共情和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环境和助人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家庭环境通过四条路径对初中生的助人行为产生影响:(1)直接效应:家庭环境→助人行为(占64.70%);(2)间接效应:家庭环境→共情→助人行为(占8.82%);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助人行为(占23.53%);家庭环境→共情→自我效能感→助人行为(占2.95%)。直接效应占64.70%,总的间接效应占35.30%。图2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以及共情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中介作用模型四、讨论(一)初中生助人行为、共情、自我效能感和家庭环境的现状总体来讲,初中生的助人行为、共情水平、自我效能感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表明初中生比较倾向于为他人提供帮助,能够较好地理解与分享他人的感受,也比较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大多数对自己所在家庭环境的评价和感知都比较积极,适应性和亲密度都较高,这与前人关于青少年助人行为方面的研究(韩丽颖,2005;赵容,2013)、共情方面的研究(陈灿红,2014)、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王超超,2010)以及家庭环境方面的研究(邓林园等,2013)结果较为一致。(二)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共情与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关系系统家庭治疗理论提出,无论是青少年内部心理活动还是外显的行为都是家庭互动模式的表征,家庭是青少年心理、行为表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徐洁,方晓义,张锦涛等,2008)。在本研究中家庭环境的两个维度———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均与初中生助人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初中生的助人行为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网络利他的影响:感戴的中介作用[J]. 蒋怀滨,林良章,马松,张晓婷,陈杰婷,陈琳美,张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2]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乔志杰,薛朝霞.  亚太教育. 2016(10)
[3]共情、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J]. 郑显亮,赵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2)
[4]自我—他人重叠及观点采择类型对助人意愿的影响[J]. 钟毅平,杨子鹿,范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1)
[5]父母关系、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J]. 邓林园,方晓义,阎静.  中国特殊教育. 2013(09)
[6]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J]. 邓林园,方晓义,伍明明,张锦涛,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03)
[7]共情对助人倾向的影响:人格的调节作用[J]. 闫志英,张奇勇,杨晓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6)
[8]大学生的观点采择与助人行为:群体关系与共情反应的不同作用[J]. 孙炳海,苗德露,李伟健,张海形,徐静逸.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5)
[9]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关系分析[J]. 张璐,桑青松.  中国校医. 2011(03)
[10]大学生家庭环境、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原凯歌,刘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3)

硕士论文
[1]青少年德育教育创新研究[D]. 管甜甜.信阳师范学院 2014
[2]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责任心的影响:移情的中介作用[D]. 陈灿红.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情绪智力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移情的中介作用[D]. 王栋钦.浙江大学 2013
[4]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中学生共情能力的关系研究[D]. 周庚秀.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高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策略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研究[D]. 罗燕.河南师范大学 2013
[6]初中生亲子关系、感戴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 赵容.河南大学 2013
[7]初中生感戴与助人倾向的关系及其对中学教育的对策研究[D]. 龙洋洋.天津师范大学 2012
[8]初中生家庭亲密度、希望及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D]. 刘慧.天津师范大学 2012
[9]3-5岁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与气质、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 金雪莲.延边大学 2011
[10]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 葛高飞.北京林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37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37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8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