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激活到理智兴趣培育:启发的教学意蕴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21-07-21 14:07
教学的直接指向是学生思维世界的开启,任何教学都要首先能够激发个体思维参与到特定教学情境所包容着的知识世界,以此使得个体身心参与到其生活世界的建构之中。启发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就在于其恰切和适宜地开启了个体思维世界,引领个体生命空间的不断打开,以此带出个体作为社会人的存在意义。启发的具体展开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为基础,经由教师的指引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进一步的兴趣,也即发生在对教学事物亲近感的基础上达成理智兴趣的深度扩展,经由教师向着学生的"因材而启"与"因时而启",从而在教师引导与激励之中让个体理智兴趣向着时间与空间之维不断地自我超越。启发的最终指向在于多方面地敞开个体思维之空间,使得个体生发和建立一种探究各类事物的兴趣,并领略和掌握其中的方法,从而获得理智生命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带出个体生命的整全性。
【文章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教学的追求:打开通往生活世界的思维通道
二、思维的开启:启发作为教学基本过程的内涵和意义
三、启发如何可能:好奇心的萌发与个体智性生命的激活
1. 启发的起始:从好奇心的保护到兴趣的生发
2. 启发的展开:亲熟感与陌生感的辩证法
3. 启发的针对性:因材而启与因时而启
4. 启发的深入实现:个体思维空间的渐次敞开
四、启发的目标指向:激励个体生命的整全性
本文编号:3295170
【文章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教学的追求:打开通往生活世界的思维通道
二、思维的开启:启发作为教学基本过程的内涵和意义
三、启发如何可能:好奇心的萌发与个体智性生命的激活
1. 启发的起始:从好奇心的保护到兴趣的生发
2. 启发的展开:亲熟感与陌生感的辩证法
3. 启发的针对性:因材而启与因时而启
4. 启发的深入实现:个体思维空间的渐次敞开
四、启发的目标指向:激励个体生命的整全性
本文编号:3295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9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