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12:10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沙坪坝区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黄敏儿、郭俊德主编的《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刘育明博士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对500名小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作用,以期为小学生情绪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某四所小学并以8个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500名小学生对其进行团体测试,回收问卷464份,回收率为92.8%。其中,有效问卷460份,问卷有效率99.1%,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情绪调节与学习动机各维度基本情况结果显示,在正性情绪中,增强调节(重视和宣泄)显著地多于减弱型调节,原因调节(忽视和重视)显著多于反应调节(抑制和宣泄)。在负性情绪中,减弱型调节(忽视和抑制)显著地多于增强型调节(重视和宣泄),,原因调节(忽视和重视)多于反应调节(抑制和宣泄)。学习动机量表中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学习动机关注的层面依次是自我评价、任务的价值、焦虑测验、内在目标定向、外部目标定向、对学习控制的信念。 2.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中,正性情绪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忽视和抑制即减弱型调节上比女生使用频率多,负性情绪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生性别在学习动机中不存在显著差异。 3.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中,抑制调节量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五年级学生在使用抑制调节量的频率上多于六年级学生,此外其他三种调节量均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也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得分上看,五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略高于六年级学生。 4.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检验结果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在情绪调节方式中,正情绪宣泄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动机上非独生子女得分略高于独生子女。 5.城乡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情绪调节方式上,除负性情绪抑制外其他维度在城乡差异上均不显著,其中负性情绪抑制维度上存在显著城乡差异,且负性情绪抑制调节量的使用频率上依次是农村、乡镇、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中任务的价值、对学习控制的信念、自我评价维度上存在显著城乡差异,学习动机强度排名依次是乡镇、城市、农村。其他维度城乡差异不显著。 6.家庭教养方式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情绪调节方式中,正情绪抑制维度存在显著地家庭教养方式差异。事后检验表明,正情绪抑制调节量使用频率依次是严厉强硬、民主尊重和放任忽视。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情感维度(焦虑测验)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焦虑测验得分情况是:放任忽视严厉强硬民主尊重。 7.情绪调节与学习动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存在显著相关。 8.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总体对学习动机有预测作用。正情绪重视、正情绪宣泄和负情绪重视对学习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结果,其中正情绪重视解释的变异量最高。 本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主要对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提出教育建议。第一、对学生建议主要包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通过有意识情绪调节法、情绪释放法、注意转移法、换位思考法以及积极暗示法来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第二、对父母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利用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三方面。第三、对教师的建议包括教师要让小学儿童体验积极情绪、培养小学儿童控制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专业心理教师对不良儿童情绪进行心理疏导等三方面。第四、对学校的建议包括建立学生家长档案、建立教师家长反馈手册、做好家长接待工作以及建立家长互动交流会等。
【关键词】:小学生 情绪调节方式 学习动机 教育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15
- 1.1 问题的提出13-1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2 文献综述15-28
- 2.1 核心概念界定15-17
- 2.1.1 情绪调节15-16
- 2.1.2 学习动机16-17
- 2.2 情绪调节研究综述17-21
- 2.2.1 情绪调节理论模型17-18
- 2.2.2 情绪调节的测量18-19
- 2.2.3 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19-21
- 2.3 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21-24
- 2.3.1 学习动机理论21-22
- 2.3.2 国内外学习动机分类研究22-23
- 2.3.3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内容23-24
- 2.3.4 学习动机的测量24
- 2.4 国内外对情绪调节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综述24-28
- 2.4.1 情绪与动机关系的理论研究24-25
- 2.4.2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25-26
- 2.4.3 国内关于情绪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的研究26-28
- 3 研究设计28-32
- 3.1 研究问题28
- 3.1.1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提出的研究问题28
- 3.2 研究假设28
- 3.2.1 根据本研究的问题提出的假设28
- 3.3 研究内容28-29
- 3.3.1 根据本文的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的主要研究内容28-29
- 3.4 研究对象29
- 3.5 研究方法29
- 3.6 研究工具29-31
- 3.6.1 情绪调节问卷29-31
- 3.6.2 学习动机问卷31
- 3.7 数据分析与处理31-32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32-37
- 4.1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总体状况32
- 4.2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32-33
- 4.3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33
- 4.4 小学高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活情况在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差异33-34
- 4.5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城乡差异34
- 4.6 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差异34-35
- 4.7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相关性分析35-36
- 4.8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回归分析36-37
- 5 讨论37-42
- 5.1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总体状况分析37-38
- 5.2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分析38
- 5.3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分析38
- 5.4 小学高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活情况在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差异分析38-39
- 5.5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城乡差异分析39
- 5.6 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差异分析39-40
- 5.7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相关性分析讨论40-41
- 5.8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回归结果分析讨论41-42
- 6 结论及教育建议42-48
- 6.1 结论42-43
- 6.1.1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学习动机的总体状况42
- 6.1.2 不同背景变量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与学习动机的差异情况42-43
- 6.1.3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结论43
- 6.1.4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与学习动机的回归分析结论43
- 6.2 教育建议43-48
- 6.2.1 对学生的建议43-44
- 6.2.2 对父母的建议44-45
- 6.2.3 对教师的建议45-46
- 6.2.4 对学校的建议46-48
- 7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53-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娜;冯娜娜;王晓莉;;青少年认知风格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 乔建中;情绪与动机——情绪心理学家的动机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3 夏凌翔,张世宇,王振勇,万黎;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J];青年研究;2000年09期
4 赵为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许昌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5 张亚玲,杨善禄;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6 乔建中,饶虹;国外儿童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2期
7 周国韬;初中生学业成就动机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3年06期
8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的实质[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9 张亚玲,郭德俊;学习策略教学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10 张敏,雷开春,王振勇;4~6年级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分析[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沙坪坝区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5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