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评价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7 14:17
科学课程的设立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是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各个实验区纷纷开设了科学课,武汉市也于2004年9月正式启动科学课程。新课程开设后,社会各界提出最大的争议是今后考试怎么考,升学怎么办,对学生、老师如何评价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都是现有评价体系与课程发展不相适应的体现。要想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推动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建立相适应的过程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从现实问题出发首先调查分析了国内外科学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的发展与趋势,在此基础上认为,我国现有过程评价研究属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研究和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出现一些误区。比如将过程评价简单等同于质性评价或者说是描述性评价,造成在科学课程与教学中使用的各种质性过程评价方法、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提出过程评价应该是以要素为核心的多主体、多内容的立体体系,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开发应具有实际性和灵活性。 在此基本理解下,本文随后深入到哲学层面剖析了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相关概念,并探讨一些典型的课程评价模式,为实际工作中过程...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现状
1 研究背景
2 国际研究现状
2.1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
2.2 国外评价理论发展历史时期与当前评价思路
3 国内研究现状
3.1 我国科学课程改革
3.2 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与趋势
4 论文研究问题与构思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相关概念分析
1 哲学基础
2 评价的概念
2.1 评价的定义及内涵
2.2 评价的合理性
3 “课程与教学”评价
3.1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3.2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与评价类型
3.3 几种典型课程评价模式
第三章 科学“课程与教学”过程评价
1 过程评价的概念
1.1 “过程评价”与“发展性评价”
1.2 过程评价的主体
2 科学“课程与教学”过程评价价值取向
3 科学“课程与教学”过程评价的主体
4 科学“课程与教学”过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4.1 评价内容以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核心与其他内容共同组成
4.2 使用等级评分为主,多种方法相辅的质性量化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 科学“课程与教学”过程评价设计与实践
1 “科学素养”评价设计与实践
1.1 评价要素
1.2 设计样例
1.3 实践应用
2 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评价设计与实践
结束语
附录1 部分《科学》九年级下第五章教材初稿
附录2 部分《科学学习辅导多媒体教程》光盘脚本
附录3 物理学发展线索简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J]. 刘尧.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2]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王琰春. 教育与现代化. 2003(01)
[3]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J]. 郭玉英,曲亮生. 课程.教材.教法. 2001(01)
[4]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 陈玉琨,李如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01)
[5]当代西方的理性主义[J]. 陈刚. 江苏社会科学. 1999(03)
[6]西方哲学史中的价值主观论和客观论[J]. 蔡陈聪,印华. 南通工学院学报. 1997(02)
[7]90年代价值论研究述评[J].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1996(02)
本文编号:361263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现状
1 研究背景
2 国际研究现状
2.1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
2.2 国外评价理论发展历史时期与当前评价思路
3 国内研究现状
3.1 我国科学课程改革
3.2 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与趋势
4 论文研究问题与构思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相关概念分析
1 哲学基础
2 评价的概念
2.1 评价的定义及内涵
2.2 评价的合理性
3 “课程与教学”评价
3.1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3.2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与评价类型
3.3 几种典型课程评价模式
第三章 科学“课程与教学”过程评价
1 过程评价的概念
1.1 “过程评价”与“发展性评价”
1.2 过程评价的主体
2 科学“课程与教学”过程评价价值取向
3 科学“课程与教学”过程评价的主体
4 科学“课程与教学”过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4.1 评价内容以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核心与其他内容共同组成
4.2 使用等级评分为主,多种方法相辅的质性量化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 科学“课程与教学”过程评价设计与实践
1 “科学素养”评价设计与实践
1.1 评价要素
1.2 设计样例
1.3 实践应用
2 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评价设计与实践
结束语
附录1 部分《科学》九年级下第五章教材初稿
附录2 部分《科学学习辅导多媒体教程》光盘脚本
附录3 物理学发展线索简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J]. 刘尧.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2]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王琰春. 教育与现代化. 2003(01)
[3]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J]. 郭玉英,曲亮生. 课程.教材.教法. 2001(01)
[4]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 陈玉琨,李如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01)
[5]当代西方的理性主义[J]. 陈刚. 江苏社会科学. 1999(03)
[6]西方哲学史中的价值主观论和客观论[J]. 蔡陈聪,印华. 南通工学院学报. 1997(02)
[7]90年代价值论研究述评[J].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1996(02)
本文编号:3612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61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