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与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16 18:04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与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性别平等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性别问题并未真正的消失。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依然广泛的存在于我国的社会中和教育中。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状况,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本文以社会性别为视角,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分析了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非此即彼的传统社会性别的塑造,特别是着重分析了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性别观念已经严重制约了男女两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性别观念的变迁,需要我们的教育做出全新的转变。在实践层面,本文认为,我国的教育需要调整原有教材和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同时,需要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和再教育,促使他们转变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需要一个整体观念的调整。教育和社会性别的交融,即是赋予教育以新的观念,也就是赋教育以自由品质、赋教育以关怀品质和赋教育以性别敏感品质。
【关键词】:社会性别 女性 男性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目录7-9
- 绪论9-19
- 一、问题的提出9-12
-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12-15
- 三、研究方法15-16
- 四、研究意义16-19
- 第一章 社会性别与教育: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9-33
- 一、相关概念界定19-25
- (一) 性别与社会性别19-21
- (二) 性别平等与性别差异21-22
- (三) 教育平等与性别平等教育22-23
- (四) 性别化教育与性别中立教育23-25
- 二、相关理论基础25-33
- (一) 社会性别研究的心理学基础25-28
- (二) 社会性别与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基础28-33
- 第二章 非此即彼:传统社会性别的塑造33-47
- 一、社会性别与家庭教育33-38
- (一) 社会性别的家庭教育历史考察33-34
- (二) 儿子偏好34-36
- (三) 家庭教育中的性别问题36-38
- 二、社会性别与学校教育38-47
- (一) 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学生的困惑38-39
- (二) 教材的性别问题39-42
- (三) 教师的性别问题42-47
- 第三章 两性形象:存在于想象中的“主体”与“他者”47-59
- 一、(社会化的)身体统治47-50
- (一) 男性气质(Masculine/Masculinity)47-48
- (二) 女性气质(Feminine/Femininity)48-49
- (三) 两性的对立49-50
- 二、社会与家庭:不同的性别角色定位50-54
- (一) 男性角色51-52
- (二) 女性角色52-53
- (三) 社会与家庭的分裂53-54
- 三、混沌与迷茫:变迁中的社会性别54-59
- (一) 变迁中的社会性别54-56
- (二) 自我认同危机56
- (三) 好女难为,好男难当56-59
- 第四章 社会性别与教育:反思与超越59-73
- 一、社会性别与教育的反思59-67
- (一) 教育目的:培养完整的人59-62
- (二) 教育内容:倾听两性声音62-64
- (三) 教育过程:全面关注女性64-67
- 二、社会性别的教育超越67-73
- (一) 赋教育以自由品质67-69
- (二) 赋教育以关怀品质69-70
- (三) 赋教育以性别敏感品质70-73
- 结语:一切为了男女两性的更好发展73-75
- 参考文献75-79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79-81
- 致谢81-83
- 个人简历83-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永涛;王新华;;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来龙去脉[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2 盖笑松;王晓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潘正初;肖娟;;自由:教育的最高追求[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彭道林;;自由教育的现实价值[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5 强海燕;西方女性主义教育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苏珊·麦吉·贝利;周鸿燕;;教育男生和女生: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许思安;张积家;;教师的性别角色观:“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张书义;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影响因素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黄颀;刘电芝;;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10 王道阳,黄胜山;大学生性别角色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与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7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