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更是处于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中,呈现出心理态度和道德行为的复杂多变的特点,其中有不少大学生出现了人格问题,甚至是严重的人格障碍,不能正确看待社会和他人,有个别大学生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培养。现在的部分大学生出现人格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早期某个阶段的社会化没有能够很好完成所致,换句话说早期的社会化没有完成为这些大学生出现人格障碍埋下了种子。因此,从影响人格社会化的诸多因素来分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成因,并以此为依据寻求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基本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对人格、人格障碍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本选题的理论基础,包括弗洛伊德的儿童期决定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和勒温的人与环境的交互理论;第三部分对大学生人格障碍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大学生人格障碍现状的调查及总体分析、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以及现实危害性的阐释;第四部分是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以及社会亚文化等角度对大学生人格障碍进行归因分析;第五部分提出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应对原则和基本策略,并进行相关的阐述。希望通过本论文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基本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人格障碍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9-10
- 1.1.1 选题缘起9
- 1.1.2 选题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12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主要内容12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2-14
- 1.4.1 研究方法12-13
- 1.4.2 创新之处13-14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14-20
- 2.1 人格与人格障碍的概念界定14-17
- 2.1.1 人格的概念界定14-15
- 2.1.2 人格障碍的概念界定15-16
- 2.1.3 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特征分析16-17
- 2.2 本论文的理论依据17-20
- 2.2.1 弗洛伊德的儿童期决定论17-18
- 2.2.2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8-19
- 2.2.3 勒温的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理论19-20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现状分析20-28
- 3.1 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现状调查20-22
- 3.1.1 调查对象、调查量表与调查内容20
- 3.1.2 调查数据分析20-22
- 3.2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22-24
- 3.2.1 分裂型人格障碍22-23
- 3.2.2 抑郁型人格障碍23
- 3.2.3 强迫型人格障碍23-24
- 3.2.4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24
- 3.3 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现实危害性24-28
- 3.3.1 自身危害性24-26
- 3.3.2 社会危害性26-28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原因剖析28-37
- 4.1 家庭教育因素——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28-30
- 4.1.1 严厉过度关爱过少:心理逆反28-29
- 4.1.2 父母榜样有失水准:道德失范29-30
- 4.1.3 留守儿童问题颇多:情商不足30
- 4.2 学校教育因素——缺乏深入的人文关怀30-32
- 4.2.1 重集体轻个人:压抑人性31
- 4.2.2 重智育轻德育:人格畸形31-32
- 4.2.3 重知识轻能力:高分低能32
- 4.3 同辈群体因素——缺乏良好的行为规范指引32-34
- 4.3.1 从众消费竞攀比:爱慕虚荣32-33
- 4.3.2 哥们义气丧原则:违法乱纪33
- 4.3.3 群体压力失独立:盲目从众33-34
- 4.4 社会亚文化因素——浮躁与颓废的价值观念渗透34-37
- 4.4.1 多元文化的冲击:无所适从34-35
- 4.4.2 网络文化的侵蚀:价值模糊35
- 4.4.3 信息社会的诱惑:迷失自我35-37
-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应对策略37-49
- 5.1 认真把握应对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应遵循的原则37-40
- 5.1.1 坚持外部人格教育与自身人格修养相结合的原则37-39
- 5.1.2 坚持促进人格整体和谐发展的原则39-40
- 5.1.3 坚持健全人格修养的文化自觉的原则40
- 5.2 切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的教育40-43
- 5.2.1 健全人格的基本内涵41-42
- 5.2.2 建立外部教育与内部修养相结合的健全人格教育模式42-43
- 5.2.3 完善相关考评制度、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43
- 5.3 积极探寻应对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基本措施43-49
- 5.3.1 培育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社会主导价值43-45
- 5.3.2 构建积极主动、家校联动的人格教育体系45-48
- 5.3.3 营造健康有益、弘扬正气的网络文明氛围48-49
- 结束语49-50
- 附录50-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倩;陈图农;徐静;;青少年人格障碍研究进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关于《妄想型人格障碍个案的治疗》的商榷[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7年08期
3 张妍;;你容易有怎样的人格障碍[J];学生之友(初中版)(金视野);2008年05期
4 崔邦俊;;试谈中学生的人格障碍疏导[J];学苑教育;2012年17期
5 袁浩龙;老师,你命丧谁手——谈青少年人格障碍的形成和矫治[J];医药与保健;1999年04期
6 郝卯亮;试论创新的人格障碍及其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钦建华;浅谈人格障碍的特征、成因及防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郭光初;高校学生人格障碍成因剖析和对策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孙立峰;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成因及其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杨艳杰,彭涛,王玉清;哈尔滨市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分布特点[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怡;何畏;柴浩;王伟;陈炜;沈模卫;;正常人格特质对人格障碍功能类型的预测[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雅婕;;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春娟;严明;;人格障碍23例临床分析[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于宏华;;强迫障碍患者与人格障碍共病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石华孟;;文科一年级某高校生人格障碍及其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兰;王萍;秦吉华;王莉;姜玉成;;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与治疗[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玉竹;;住院人格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赵元庆;;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凌辉;;中国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现状调查及缘由[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郑德伟;童辉杰;;大学生人格障碍评估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 金振;“报复杀人”的背后[N];南京日报;2008年
2 海青 ;人格障碍特性可随时间改变[N];经济参考报;2002年
3 张家勇;人格障碍≠精神障碍[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付东红 张新乔;人格障碍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建立[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蒋明 特约记者 高翔;将人格障碍消弭在成年前[N];健康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孙燕明;特定人格障碍发病率速增 三类人士成为高危人群[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7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教授 王学义 苏朝霞;早期心理教育可预防人格障碍[N];家庭医生报;2009年
8 吴晓;专家解析:人格障碍导致硕士虐猫[N];中国妇女报;2005年
9 杨震 蔡淑清;关注青少年人格障碍[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室 袁浩龙;脑外伤引起类变态人格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婉珍;人格障碍功能类型与不同意识状态的关联[D];浙江大学;2015年
2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芬;某高校大学生人格障碍流行病学调查[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杨少波;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3 康燕;多学科聚焦人格障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4 于宏华;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心理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郑德伟;大学生人格障碍评估[D];苏州大学;2005年
6 曹文胜;强迫障碍与人格障碍共病及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许成岗;重性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及人格障碍共病以及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黎雪梅;暴力犯罪和人格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9 张陈茜;男性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共患人格障碍和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周箐;人格障碍与刑事责任[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9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