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湖北省中学数字化校园应用现状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15:18

  本文关键词:湖北省中学数字化校园应用现状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经过高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同样也面临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就湖北省而言“教育结构布局还不尽合理,学前教育比较薄弱,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隶属高校发展需要加强”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湖北省相关单位必然要了解各个层次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什么”、“利用什么资源和优势”和“可能达到的结果”。 本研究主要探索适合评估湖北省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框架与方法,探究影响中学数字化校园关键因素,从而探索并制定基于数据支撑的湖北省中学数字化校园发展战略。因此,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战略基地”与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成立了“湖北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协同发展项目组”,此项目组是在第一次与湖北省电教馆合作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数据。本论文主要借助协同发展项目组,采用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多角度测量和评估湖北省中学数字化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前期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一步探索湖北省初中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水平评估的内部结构,了解每个维度由多少个指标组成以及各维度与指标间的从属关系。 (2)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验证湖北省初中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水平的结构化评估模型,从而确定影响初中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其相应的权重,确定评价湖北省初中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水平的实证量化的指标体系,最后,基于实证数据,结合专家意见总结出湖北省初中数字化校园应用与建设的发展策略。 (3)尝试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实证评估分析方法对湖北省中学数字化校园的调研数据进行全面的计算分析,从不同侧面对湖北省中学数字化校园进行评价,采用差异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湖北不同区域中学数字化校园的特征。
【关键词】:中学数字化校园 结构方程模型 差异分析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制约和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的宏观因素12
  • 1.2.2 制约和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的微观因素12-16
  • 1.3 研究意义和目标16-17
  • 1.3.1 研究意义16-17
  • 1.3.2 研究目标17
  • 1.4 研究内容的组织结构17-18
  • 1.5 研究路线与方法18-21
  • 1.5.1 研究路线18-20
  • 1.5.2 研究方法20-21
  • 2 湖北省初中数字化校园的信息化水平结构的探索21-30
  • 2.1 引言21
  • 2.2 研究被试21-23
  • 2.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21-22
  • 2.2.2 调研样本基本情况22-23
  • 2.3 数据预处理23-24
  • 2.4 探索性因子分析24-28
  • 2.4.1 探索性因子分析概述24
  • 2.4.2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过程24-28
  • 2.5 小结28-30
  • 3 湖北省初中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水平评估模型的验证30-39
  • 3.1 评估模型的设定30-32
  • 3.1.1 评估模型的建构30-31
  • 3.1.2 评估模型的假设31-32
  • 3.2 评估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32-35
  • 3.2.1 模型的估计32
  • 3.2.2 模型的修正32-33
  • 3.2.3 模型的检验33-35
  • 3.3 评估模型的二阶因子分析35-37
  • 3.3.1 模型的估计35-36
  • 3.3.2 模型的检验36-37
  • 3.3.3 模型的结果37
  • 3.4 指标权重测算37-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4 湖北省初中数字化校园应用与建设现状实证评估39-48
  • 4.1 评估方法设计39-40
  • 4.1.1 整体水平测算方法39-40
  • 4.1.2 单个维度水平测算方法40
  • 4.2 湖北省初中数字化校园发展水平比较分析40-43
  • 4.2.1 各市区初中数字化校园发展水平比较分析40-43
  • 4.2.2 城市、县镇、农村初中数字化校园发展水平比较分析43
  • 4.3 初中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43-45
  • 4.4 初中学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45-46
  • 4.5 发展策略建议46-47
  • 4.5.1 健全中学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激励机制,缩小师资“数字差距”46-47
  • 4.5.2 培养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47
  • 4.5.3 完善信息化保障机制,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47
  • 4.6 本章小结47-48
  • 5 湖北省高中数字化校园应用现状实证评估48-62
  • 5.1 引言48
  • 5.2 湖北省高中数字化校园各发展维度问的关联分析48-54
  • 5.2.1 湖北省高中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48-50
  • 5.2.2 湖北省高中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影响因素分析50-52
  • 5.2.3 湖北省高中数字化校园信息化人才水平影响因素分析52-54
  • 5.3 高中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54-59
  • 5.4 高中学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59-60
  • 5.5 发展策略建议60
  • 5.5.1 建立高中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示范区域,探索并创新薄弱学校信息化改造与发展模式60
  • 5.5.2 创新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及运营模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60
  • 5.6 本章小结60-62
  • 6 总结与展望62-64
  • 6.1 研究总结62-63
  • 6.1.1 论文总结62
  • 6.1.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62-63
  • 6.1.3 研究的不足之处63
  • 6.2 研究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67-70
  • 致谢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宝聪;赵意焕;董黎明;;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刘成新;徐宣清;;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刘成新;徐宣清;;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周平红;杨宗凯;张屹;陈蓓蕾;;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来自“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调研[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5 杨同伟;;基于AHP和灰色关联分析的高校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年03期

6 张情;;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8期

7 孔繁世;;教育信息化的灰色评估与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6期

8 乔丽华;傅德印;;缺失数据的多重插补方法[J];统计教育;2006年12期

9 郝鄢萍;杨学军;;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3年02期

10 顾小清;林阳;祝智庭;;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房蕊;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湖北省中学数字化校园应用现状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00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5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