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辅导制度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9 07:08
本文关键词: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辅导制度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辅导制度,作为教育视导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在教育管理运行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指导辅助教育恢复与发展的机制,它的出现、发展、组织构成、具体运作以及职能的发挥,既反映了国民政府时期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也反映着当时教育界人士面对教育事实,改进与发展教育的努力。 鉴于目前我国有关教育辅导制度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史实的梳理,多描述性介绍,对教育辅导制度的专门研究鲜有涉及,本文拟从“制度史”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并选取了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四川省等省的教育辅导制度和教育学界对教育辅导制度的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国民政府时期作为研究的时间段,将目光投射到“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辅导制度的变革和理论研究”这一问题上,采取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民国教育时期教育辅导制度”出现、扩展、调整的历程的基础上,概括其形成过程的特征,呈现当时教育界学人对其的研究状况和所持有的观点,把握“教育辅导制度”自身的特征,有利于深化对教育制度的了解和以及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两者关系的认识。 最后本文得出结论:一是教育辅导制度的产生是应对教育发展需求和高水平师资短缺之间矛盾的需要。这一制度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教育师资的培养。二是教育辅导制度作为教育行政制度的一部分,在外部的扩展与调整过程中,体现出来了“借鉴与创新”、“路径依赖”等特征,既受当时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但有其相对独立性。三是教育辅导制度的自身的演变体现为实用性和工具性、系统性和生成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民主性和自觉性、人文性和教育性等特征。四是教育辅导制度的闪光点在于教育辅导工作人员的努力和付出,在于教育辅导制度所现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五是满足社会教育需要是教育辅导制度产生的内在动力,教育学者对于教育辅导制度的研究和思考,推动了教育辅导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建设,是教育辅导制度得以不断完善改进的外在推力。
【关键词】:教育辅导 制度研究 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言8-14
- 一、研究缘起8-9
- 二、相关概念界定9-10
- 三、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10-13
- 四、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开端与期盼: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辅导制度的试行14-33
- 第一节 教育辅导制度的出现14-18
- 一、国内教育视导制度只视不导的弊端显现14-16
- 二、国外教育视导理念的传入16-17
- 三、中国教育的实际和需要17
- 四、“行政学术化”的改革17-18
- 第二节 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的试行18-28
- 一、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的主持者18-19
- 二、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的辅导对象19-20
- 三、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的发展历程20-22
- 四、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的范围22-23
- 五、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的内容23-25
- 六、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的活动概况25-27
- 七、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的考核27-28
- 第三节 教育学界对教育辅导制度的研究28-33
- 一、研究人员28-30
- 二、研究方法30
- 三、研究内容30-33
- 第二章 行进与努力: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辅导制度的扩展33-47
- 第一节 教育辅导制度试行区域的扩大33-35
- 一、江苏省试行“教育辅导制度”33-34
- 二、安徽省推行“教育辅导制度”34
- 三、四川省实施“教育辅导制度”34-35
- 第二节 部分省份教育辅导制度的开展35-40
- 一、制定教育辅导组织办法大纲35
- 二、划分教育辅导区域35-36
- 三、建立教育辅导机关36-37
- 四、选定教育辅导人员37-39
- 五、开展各类教育辅导活动39-40
- 第三节 教育学界对教育辅导制度的研究40-47
- 一、研究人员40-41
- 二、研究方法41-42
- 三、研究内容42-47
- 第三章 扩充与探索: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辅导制度的调整47-61
- 第一节 国民教育辅导制度47-48
- 一、国民教育辅导的必要性47
- 二、国民教育的辅导机关47-48
- 三、国民教育辅导的内容48
- 第二节 师范学校辅导地方教育48-51
- 一、师范学校辅导地方教育的必要与可能49-50
- 二、师范学校辅导地方教育50-51
- 三、师范学校“教育辅导”课程的确立51
- 第三节 中等教育的辅导51-55
- 一、对“中等教育”进行辅导的必要51-52
- 二、中等教育辅导的内容52-54
- 三、职业教育的辅导54-55
- 第四节 教育学界对教育辅导制度的研究55-61
- 一、各级各类教育辅导的研究55-57
- 二、教育辅导制度体验的研究57-59
- 三、教育辅导制度的理论研究59
- 四、“教育辅导”课程教材大纲来看其知识构成59-61
- 第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辅导制度的特征61-68
- 第一节 教育辅导制度探索过程的特征61-64
- 一、教育辅导制度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61-62
- 二、体现出“路径依赖”的趋向62
- 三、遵循“借鉴与创新”的原则62-63
- 四、显现出“调和性”的原理63
- 五、彰显着会议文化63-64
- 六、蕴含着“角色”理论64
- 第二节 教育辅导制度自身研究的特征64-68
- 一、辅导制度目的在于实用性和工具性64
- 二、辅导制度内容在于系统性与生成性64-65
- 三、辅导制度方法在于科学性和学术性65-66
- 四、辅导制度程序在于民主性和自动性66
- 五、辅导制度本质在于人文性和教育性66-68
-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6
- 一、国民政府时期资料70-73
- 二、现当代著作73-74
- 三、现当代论文74-76
- 后记76-77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的发表情况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茂江;;抗战初期四川省教育视导网制度之建立[J];民国档案;2008年03期
2 周旭洲,欧阳斌;会议文化透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课题[J];管理世界;1990年06期
3 聂好春;;中国近代教育督导发源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新平;陈学军;;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生成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张复荃;;教育视导的现代观念[J];教学与管理;1989年05期
6 詹华琴;;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特色、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7 毛家瑞;汪仁;;我国教育视导制度的历史沿革[J];教育评论;1986年06期
8 郝锦花;;教育督导与近代乡村教育——以山西为例[J];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9 沈卫理;;试谈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色[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10 周茂江;李丽华;;近代中国教育视导制度之沿革及研究述略[J];求索;2007年11期
本文关键词: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辅导制度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0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