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13:26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业成功以及日后个人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固有的观念受到了冲击,这些都给人们的心理状况增加了压力。人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从中学迈入高校,许多学生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这些特殊的心里问题无疑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提日益凸现,引起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据报道,我国大概有20%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问题已成为大学每年新生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在认真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很多高等院校也积极行动,但很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探讨研究。本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并力争为同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凋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第三章提出了针对本文的国际经验;第四章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五章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提出以三级干预组织机构、四条信息反馈渠道、五项可行性干预措施、六个可搭建的辅助平台,构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促进新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最后得出结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利用这一关键时期,健全各级干预组织机构,保持各条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合理采用各项可行性干预措施,整合各种教育策略,发挥各种优势,利用其综合教育效应为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服务。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0-12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2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4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14
  •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14-17
  •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14-15
  • 2.1.1 心理健康的含义14
  • 2.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14-15
  •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5-17
  • 2.2.1 变化的社会需要适应变化的个体15
  • 2.2.2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15
  • 2.2.3 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15-17
  • 3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7-20
  • 3.1 增设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教育课程17
  • 3.2 完善了心理辅导员机制17-18
  • 3.3 辅导模式将以潜能开发和发展性为主18
  • 3.4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8-20
  • 3.4.1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认识不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18
  • 3.4.2 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没有充分发挥18-19
  • 3.4.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系统,教学质量不高19
  • 3.4.4 心理检康教育队伍相对薄弱19-20
  •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国际经验20-22
  • 4.1 拥有专业化的从业人员20
  • 4.2 开设心理咨询机构20
  • 4.3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20-22
  • 5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22-31
  • 5.1 建立三级干预组织机构22-23
  • 5.1.1 一级机构——由高校领导组成22-23
  • 5.1.2 二级机构——执行机构23
  • 5.1.3 三级机构——获得信息的机构23
  • 5.2 构建四条信息反馈渠道23-24
  • 5.2.1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第一种渠道24
  • 5.2.2 第二种渠道是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联络部长来开展24
  • 5.2.3 第三种渠道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活动从学生中获取信息24
  • 5.2.4 第四种渠道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24
  • 5.3 采取五项可行性干预措施24-28
  • 5.3.1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24-26
  • 5.3.2 预防、治疗与应急相结合26-27
  • 5.3.3 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27
  • 5.3.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27-28
  • 5.3.5 服务与管理相结合28
  • 5.4 搭建六种辅助性平台28-31
  • 5.4.1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平台28-29
  • 5.4.2 大学生自立自强榜样平台29
  • 5.4.3 大学生自我管理帮扶平台29
  • 5.4.4 大学生校园文体活动平台29
  • 5.4.5 大学生校园艺术展示平台29-30
  • 5.4.6 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平台30-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3
  • 致谢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玉珍,李国华;社会整合模式的转型与社区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2 谭忠游;肖小虹;;贵州省企业整合模式分析及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李鸿娟;;三类课程相融整合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学;2013年04期

4 张凤武;;试论信息素质教育整合模式构建的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年10期

5 廖海娟;;言语反语的关联整合模式再探[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石彤;;对受暴妇女服务的整合模式[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4期

7 孙文树;秦纪强;樊申元;;高校体育资源“联合体”整合模式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琳琳;;高中数学与多媒体整合模式下教育研究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2期

9 朱惠娟;韩照祥;于秀玲;;人文与科学教育体系整合模式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何瑜;熊佐琴;;高校后勤管理整合模式的数字化道路[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芮叶;;建立健全三教整合模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A];2014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朱识广;余雪洁;;质量、环境和安全卫生体系整合模式的选择[A];新世纪第一次中国ISO9000论坛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山东省高密市醴泉街道蔡站中学 焦宗双;校本教研“三位一体”整合模式的探索[N];学知报;2010年

2 见习记者 张莹;探寻跨地域资源整合模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朱美光;高新区资源整合模式研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4 卢旭成;SaaS带来的新整合模式浮出水面[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5 薛惟中;湖北开发区“借地”生财[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记者 赵楠;微软62亿美元减值背后: 广告模式向整合模式转移[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献;基于任务的输入输出整合模式及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李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3 廖海娟;关联—整合模式下的反语生成与解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敏;认知诗学视阈下移情的S-S-B整合模式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梁晓静;新奇隐喻的关联顺应整合模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徐国庆;“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在吉林石化公司重组项目中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娟;中国学习者英语写作中自我纠错与同伴纠错整合模式的成效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申亮;基于不确定性的煤化企业公路运力整合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吴燕萍;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马建军;软件企业知识整合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09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