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18:07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79年安东诺夫斯基第一次提出了有益健康模型的理论和“心理一致感”的核心概念。心理一致感指的是个体内部稳定的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整体感受和认知,表现为个体应对压力时持有的一种深入、持久和动态的自信心。关于心理一致感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的重点也有所转移,此次研究采用的量表是包蕾萍等翻译,由安东诺夫斯基编制的29项心理一致感量表的Soc-13中译版,分析了高职生心理一致感的研究现况,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探讨家庭功能、自尊与心理一致感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提出提高个体心理一致感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1.高职生家庭功能和心理一致感处于中等水平,自尊水平较高。 2.高职生自尊水平在年级上存在差异:年级越高自尊分数越高,大三的自尊分数最高。 3.生源地在家庭功能总分和问题解决、沟通、情感介入及各分维度上的主效应明显,农村学生问题解决维度的得分比城镇学生低。高职生自尊在生源地上也呈现出显著性的主效应,农村学生的自尊分数高于城镇学生。 4.年级和生源地在问题解决维度交互作用显著。具体差异表现为:在问题解决维度上,大一和大三两个年级生源地类型差异显著,农村学生的得分较低。心理一致感在年级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心理一致感差异明显,农村学生明显低于城镇学生。 5.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之间关系密切。家庭功能与心理一致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功能和自尊之间显著正相关;心理一致感和自尊之间显著正相关。 6.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自尊中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高职生 家庭功能 心理一致感 自尊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0
  • 1 研究综述10-23
  • 1.1 家庭功能10-13
  • 1.1.1 概念10
  • 1.1.2 理论模型10-11
  • 1.1.3 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11-12
  • 1.1.4 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12-13
  • 1.2 心理一致感13-16
  • 1.2.1 安东诺夫斯基的有益健康模型13-14
  • 1.2.2 心理一致感的概念、结构和特点14
  • 1.2.3 影响因素14-15
  • 1.2.4 相关研究15-16
  • 1.3 自尊16-20
  • 1.3.1 自尊的概念16
  • 1.3.2 自尊的相关理论16-17
  • 1.3.3 自尊的影响因素17-19
  • 1.3.4 自尊的研究现状19-20
  • 1.4 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关系研究20-21
  • 1.4.1 家庭功能与自尊的相关研究20
  • 1.4.2 家庭功能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研究20
  • 1.4.3 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相关研究20-21
  • 1.5 问题提出21
  • 1.6 研究目的21
  • 1.7 研究意义21-22
  • 1.7.1 理论意义21-22
  • 1.7.2 实践意义22
  • 1.8 研究假设22
  • 1.9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22-23
  • 1.9.1 理论创新22
  • 1.9.2 研究领域的拓展22-23
  • 2 研究方法23-26
  • 2.1 研究对象23
  • 2.2 研究工具23-24
  • 2.2.1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23
  • 2.2.2 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23-24
  • 2.2.3 自尊量表(SES)24
  • 2.3 研究程序24
  • 2.4 数据统计分析24-26
  • 3 研究结果26-35
  • 3.1 高职生家庭功能的研究26-28
  • 3.1.1 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在家庭功能上的差异26-28
  • 3.2 高职生心理一致感的研究28-29
  • 3.2.1 心理一致感及其各维度上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的差异分析28-29
  • 3.3 高职生自尊的研究29-30
  • 3.3.1 高职生自尊的基本情况29
  • 3.3.2 高职生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在自尊上的差异29-30
  • 3.4 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关系研究30-35
  • 3.4.1 对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相关分析研究30-32
  • 3.4.2 高职生自尊对家庭功能的回归分析32
  • 3.4.3 高职生自尊对心理一致感及其分维度的回归分析研究32-33
  • 3.4.4 关于心理一致感作为家庭功能与自尊的中介作用的分析和讨论33-35
  • 4 分析讨论35-40
  • 4.1 高职生家庭功能的基本状况分析35-36
  • 4.1.1 高职生家庭功能的总体状况分析35
  • 4.1.2 年级和生源地的差异分析35
  • 4.1.3 年级和性别的差异分析35-36
  • 4.2 高职生心理一致感的基本状况分析36
  • 4.2.1 高职生心理一致感的总体状况36
  • 4.2.2 性别在心理一致感上的差异分析36
  • 4.2.3 年级和生源地在心理一致感上的差异36
  • 4.3 高职生自尊的基本状况分析36-37
  • 4.4 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关系分析37-38
  • 4.4.1 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相关分析37
  • 4.4.2 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回归分析研究37-38
  • 4.5 高职生心理一致感的干预措施38-39
  • 4.6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39-40
  • 4.6.1 39
  • 4.6.2 39
  • 4.6.3 39
  • 4.6.4 39-40
  • 5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5
  • 附录45-49
  • 后记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婧媛;;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沈杰;;师范大学生的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许昭;;短跑运动员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彭欣,马绍斌 ,范存欣 ,武晓艳;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5 程虹娟,龚永辉,朱从书;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现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6 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7 周跃萍,马剑虹,李韬;心理一致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8 李彩娜;邹泓;张春妹;;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9 李彩娜;邹泓;;亲子间家庭功能的知觉差异及其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10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自尊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10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1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