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论反思能力及其培养

发布时间:2017-06-17 14:12

  本文关键词:论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反思能力是人们进行反思活动时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和条件。强烈的自我意识、理性的批判精神、主动的探究能力、坚韧的意志力和有效的行动力是具有较强反思能力的人在反思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反思能力对个体发展意义重大,应注重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需要学校有意识地加强干预和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反思 反思能力 个体发展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13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基于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研究”(编号:13YJC88009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200020406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反思能力是日益复杂的社会变化对人才发展的新要求。但由于“重传习轻思辨”的教育传统影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何谓反思能力?反思对一个人来说具有哪些重要价值?学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一、何谓反思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佑清;;反思学习:涵义、功能与过程[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韩利;;对综合性大学音乐系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郭树杰;;马克思早年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从《手稿》到《神圣家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方黎;;体验式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王爱豫;;论科技异化产生的哲学根源及其和爱化解[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淼;中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暮晓;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大飞;大连金石滩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秋丽;基于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佑清;;适应新的发展取向的学习类型多样化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3期

2 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莫雷,王瑞明;探析儿童的同伴交往[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6期

2 丁钢;;教育学学科问题的可能性解释[J];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3 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4 曹华清;;黄炎培的教育发展观摭谈[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邱建筠;;连云港市新浦地区“西三校”区域联动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6 丁念金;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机制试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3期

7 夏成驹;;专家型教师的形成与个体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8年18期

8 龚冬梅;;农村新“读书无用论”的成因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冯建军;;教育学视野中的教育公正[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朱国玉;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张诗亚;;如何建设健康型学校[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龚奕;;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传燧;;《中庸》的教学思想述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辉娟;;让体验成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建构幼儿园心育体验课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胡士襄;;论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制约性[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王书;张大均;;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高文斌;祝卓宏;陈祉妍;刘泽文;高晶;;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发展性失补偿假说”[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陈时见;;论雷沛鸿的比较教育研究与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贾晓明;肖文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系 王安白;教师应当具备批判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安庆市 汪传文;“三好学生”评选制度需改革[N];安庆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严斌;四观教育促和谐 引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N];成都日报;2006年

4 武汉大学法学院 王信川;教育发展权在保护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N];安徽日报;2002年

6 尹晓华;取消“三好”评选意味着什么[N];四川日报;2006年

7 丰县教育局 独立新;学校勤工俭学中的德育作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9 驻马店日报社党委委员、纪检书记 刘军民;从需要层次理论谈理想信念的确立[N];驻马店日报;2008年

10 刘刚;教育:不能强人所难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林成堂;教师的感情表演规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立忠;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建榕;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迟滞的探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宏亮;论“公共人”的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英国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杨新颖;走出生命的断层[D];河南大学;2006年

3 余沁芳;教育公正理念中应有的一个新视域[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钟玲;教育呼唤批判精神:批判教育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董世建;论当代教育的启迪智慧趋向[D];河南大学;2005年

6 胡振京;教育正负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春焕;大学生个人规划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孟惠娟;当代青少年的家庭德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晗;走向自由[D];河南大学;2002年

10 琚晓燕;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58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