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的3种模型

发布时间:2017-06-18 10:10

  本文关键词: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的3种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家庭和同伴是影响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微系统,是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对上述问题的实证研究非常广泛,但很零散。对前人研究的分析发现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有3种模型:独立模型、交互影响模型和间接效应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及其有关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如亲密关系测量指标不统一,内外化问题行为研究不均衡,评价主体单一化,文化差异,缺乏充分的追踪研究和实验设计等,未来研究应对上述方面加以关注。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亲子关系 朋友关系 内化问题 外化问题
【基金】:山东省“十二五”优势特色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190022)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2WH15))支持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问题行为(problematic behavior)是社会适应不良的结果,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的违反社会准则或行为规范,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行为(张文新,1999)。问题行为主要包括外化问题行为(externalizingproblem)和内化问题行为(internalizing problem)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海琴,周宗奎;儿童的两种亲密人际关系:亲子依恋与友谊[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2 田录梅;陈光辉;王姝琼;刘海娇;张文新;;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早中期青少年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2年07期

3 蔡春凤;周宗奎;;儿童外部问题行为稳定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长好,邹泓;依恋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林晶晶;;幼儿性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及其教育方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5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6 辛世敏,郝春东;儿童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7 赵雷;;组织行为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8 王贺茹;金春华;张建娜;宋文红;;不同时期儿童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J];北京医学;2011年01期

9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建新,刘兰花,褚会英;不同类型家庭中学生行为问题状况调查[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方芳;;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钱霞苹;;创设特殊环境氛围 调适外部问题行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仇新明;;“同伴关系”研究探析[A];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江苏省教育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4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原雪雯;4~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妮;9-11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小颖;苏州市小学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白新荣;不同性质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韩健萍;博客式家长园地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宇;幼儿园幼儿故事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于海琴,周宗奎;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3 赵景欣;刘霞;申继亮;;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4 刘凤瑜;儿童抑郁量表的结构及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2期

5 陶沙;;乐观、悲观倾向与抑郁的关系及压力、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6年06期

6 凌宇;杨娟;章晨晨;蚁金瑶;姚树桥;;社会支持调节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症状的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7 俞大维,李旭;儿童抑郁量表(CDI)在中国儿童中的初步运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爱问郝多多[J];美文(下半月);2011年01期

2 罗增让;王国琪;;论青年人际关系——同胞关系和朋友关系比较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3 张冬梅;;拥有你的好朋友[J];科学24小时;2006年09期

4 刘刚;;“生米煮成熟饭”怎么办?[J];涉世之初;2002年02期

5 ;自测朋友关系[J];中等职业教育;2005年13期

6 积雪草;;关于朋友的联想……[J];心理与健康;2007年04期

7 耿希峰;;朋友关系与儿童分享行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加藤义明;碧潭;;少年期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上)——同朋友的关系[J];辽宁体育科技;1984年04期

9 梁兆松;人际和谐有益于身心健康[J];心理世界;1997年02期

10 张颖,郑小东;假如生命仅剩一天[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燕;余林;;大学生“网恋”心理与行为的初步研究——对网恋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荣;桑标;;性别在儿童同伴关系理解中的内隐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杉杉;翟宏;;初中生依恋与其对应人际关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连沛;;汉族、维吾尔族医科大学生一般人际关系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赵国秋;;竞争压力与心理健康[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田录梅;张文新;王姝琼;Doran C.French;;农村独生青少年与非独生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友谊与孤独感[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钟萍;于珩;周璐;邓慧华;陆祖宏;;青少年社会支持、父母监控和自主性鼓励对其心理适应性的影响——一种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孙嘉卿;;中学生手机的使用对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及师生关系的影响[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程燕;;网恋与非网恋大学生自我表露、情感体验对比调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敬一鸣;王登峰;李东晓;;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的发展机制——针对北京大学生的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是明启;“我要赢”也是心理障碍[N];健康报;2008年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 李占江博士;教你如何自我解压[N];北京日报;2005年

3 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朱贵升;爱情的排他性[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牟定县毛阳中学 胡志波;利用心理距离进行教学[N];云南经济日报;2002年

5 褚波;现阶段不宜采用绘画疗法[N];四川科技报;2008年

6 吴君强 王颂;网络综合症属于精神障碍[N];经济参考报;2004年

7 王慧君;美国:心理科医生进驻不孕症门诊[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光辉;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维、汉族青少年的友谊及其与孤独感、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崔焕娟;吸毒者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李书晶;高中学生心理调适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斌;蒙汉初中生自我控制、学习适应性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芳;上海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顾颜;吉林省留守学生健康素质、心理韧性及前瞻性适应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8 沈熊珠;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阙斐倩;大学生创伤后成长与事件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丽欣;流动儿童生活处境与生活满意感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的3种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58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