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中的逆序创新
本文关键词:信息化教育中的逆序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惟一出路。人类似乎正在步入"逆序创新"时代,在商业、工业和教育领域中都可见到逆序创新时代典范。"逆序创新"思想为信息化教育带来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和洞察视角。文章结合多个信息化教育创新成功案例,详细介绍了逆序创新的具体思路与做法,期待能够对如何善用技术优势促进教育教学创新有所助益。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系;
【关键词】: 逆序创新 信息化教育 翻转课堂 MOOC 非正规学习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1]。教育创新广涉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多方面的创新,需要统筹兼顾、整体实施、协调推进。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蕴藏巨大潜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玉芳;计算机辅助学习: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张景中;葛强;彭翕成;;教育技术研究要深入学科[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3 辛自强,林崇德;认知负荷与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张建伟,孙燕青;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内在条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1期
5 祝智庭;;信息技术改变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年07期
6 田家华,汪琳;管理创新与逆向思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6期
7 甄伟丽;;逆向创新模式研究——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5期
8 陈甘霖;逆向创新思维与西部大开发中的观念更新[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9 贺斌;薛耀锋;;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10 胡敏中;顺向思维、异向思维和反向思维[J];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兵;王清;陶礼平;;教育的技术化与以人为本的教育——也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李琳;胡学文;;谈思维导图解决大学英语课堂的认知负荷问题[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胡敏中;论创造性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蓉嵘;科技编辑的逆向思维[J];编辑学报;2005年04期
5 侯丽;李静;;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评价指标的辩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6 王继杰;;论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教育的管理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王兵健;;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J];成才之路;2009年36期
8 杨眉;;认知负荷理论在口译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2期
9 张严秋;陈营;;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10 叶莉;;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中英语教师的素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惠;陈家庆;周翠红;桑义敏;常俊英;;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研究[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严世强;;《化工基础》多媒体电子课件的开发研究[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晓伟;许文学;段新芬;曲宏达;;PbL教学法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实施与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现代社会的考试活动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飞;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明立;高中化学发展性习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大林;民办高职院校实践环节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洪安;空管管制员工负荷量化数据收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吴枝炫;中韩同形词的对比研究与教学指导方案[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真;美国PBL教学模式及在我国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桂苹;课堂学习中媒体呈现与信息加工关系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自亮;图画类型和呈现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对儿童认知负荷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周攀;数学图式化教学策略实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圆;;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微博碎片化现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3期
3 余胜泉;寻找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20期
4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5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6 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7 钟志贤;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8 许纯厚;发展教育软件的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祝智庭;;设计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的创新研究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10 张敬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黄荣怀邋张进宝;[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国庆;;一本影响一门学科方向的学术专著——评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2 ;信息化教育三步走[J];互联网周刊;1998年11期
3 李龙;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上)——四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董蕾;;以信息化教育为突破口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年05期
5 李艳;;江苏无锡 中小学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调查[J];教育信息化;2006年Z1期
6 张占昶;;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年05期
7 ;教育部提出分三个层次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J];广东教育;1999年10期
8 任儆;信息化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9 ;四川棠湖中学:信息化教育十余载[J];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12期
10 陈丹;;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资讯;2007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张一春;张琳;;面向信息化教育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范禄燕;邱悦;;立足现代 放眼世界 把握未来——“电脑辅助教学实验班”课题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山西平遥中学课题组;;论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乔中;陈昌鑫;;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红伟;何小微;;山区信息化教育技术现状调查报告[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徐杭伟;孙国方;;作为一种理念“开放—自主”培训具有抽象的概括性和深刻的思辩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万利平;;以人为本,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颖;;武威卫生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报告[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姜楠;提升信息化教育水平[N];吉林日报;2009年
2 ;让信息化教育普遍开花[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国敏;英特尔助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N];科技日报;2009年
4 孙刚邋通讯员 李宁;教育部信息化教育实验区在津启动[N];天津日报;2008年
5 宋保水;寿光洛城三中信息化教育硕果累累[N];消费日报;2009年
6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王爱胜;追寻曾经的足迹 向着未来进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敏;成就“公平教育”未来[N];科技日报;2005年
8 见习记者 刘德胜 通讯员 李宁;教育部信息化教育实验区落户北辰[N];天津教育报;2008年
9 柏 青;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 既辅助管理又辅助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蔡闯;信息化教育:震撼与继续[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4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莎;浙江省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维修项目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喜艳;信息化教育中自然教育思想的贯彻[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曾伟;学科网站构建的理论和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波;低碳型信息化教育中的云计算辅助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永丽;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志勇;基于校园网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靖;面向教育信息化的陕西农村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陶彦玲;论知识管理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娜;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季;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宁夏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信息化教育中的逆序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8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