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翻译与文化:“个性”作为教育学术语的确立
本文关键词:术语、翻译与文化:“个性”作为教育学术语的确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19世纪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具体历史语境当中,探究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个性论,以期发掘在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学建立伊始"个性"这一术语复杂构成因素和其确立的过程。在近代中国,"个性"经由翻译而来,透过对"个性"在中日两国作为教育学术语确立的探讨,通过对他者文化的理解,以加深对中国近代教育本身的整体观的建构以及自我认识。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术语 翻译 文化 赫尔巴特个性论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4-GH-207) 河南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个性”一词来自古希腊,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用来指演员,指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在中国,教育学科内的“个性”一词出现在20世纪初赫尔巴特(1776—1841年)教育学说借道日本引入中国之时,经由翻译而来。由于我国古代哲学主要是一种伦理学,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鹏;;新史学兴起的日本影响因素——以日译新名词为中心的探讨[J];名作欣赏;2013年08期
2 王飞;;教学论本土化过程中的误读与误解[J];教学与管理;2013年07期
3 彭正梅;本纳;;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纪念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发表200周年[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2期
4 孙元涛;;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再认识——兼论文化传译中的意义变迁[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2期
5 周谷平;叶志坚;;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一个跨越世纪的回望[J];教育学报;2006年05期
6 张小丽;;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1901-1904)[J];教育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朱少芳;;浅析高校创新、通识、素质教育与差异化教育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7年08期
3 钟俊玲;;赫尔巴特管理论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4 李艳艳;;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5 王玲秀;;计算机教学与道德教育[J];电脑学习;2010年01期
6 李岩;;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7 涂怀京;;赫尔巴特的“统觉”与陶行知的“常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郭戈;;兴趣教育思想发展的“三部曲”——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兴趣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9 王友明;;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手段思想及现代启益[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10 李航;;大学精神的意涵与构建[J];大学教育;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泽民;“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4 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王丽琴;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囡;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杰;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激发[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汪少华;中国教育从以“学”为中心到以“教”为中心的转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朝军;人性论视角下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加渔;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于冬梅;艺术院校学生艺德教育路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颖;对话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琦;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8 孙强;高师视唱练耳“民族音乐多声思维”教学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秦立银;中学语文词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伍文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心理疏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洪成;五十年代我国学习苏联教育的历史反思[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肖朗,叶志坚;王国维与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导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李文英;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日本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周谷平,徐立清;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王坤庆;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J];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6 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上)[J];教育研究;1998年12期
7 彭正梅;;德国教化思想研究[J];教育学报;2010年02期
8 陈桂生;刘佛年《教育学》述评[J];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03期
9 周谷平,徐立清;凯洛夫《教育学》传入始末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玲;赫尔巴特主动学习思想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2 张斌贤;陈露茜;;赫尔巴特在美国[J];教育学报;2006年05期
3 许文果;;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4 汤广全;;略论赫尔巴特教育观的系统性[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冯建军;;消除对赫尔巴特的误解[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6 赵翠兰;苏春景;;赫尔巴特兴趣学说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王凯;;“教育性教学”的误读——兼论赫尔巴特教学伦理思想[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11期
8 佚名;;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9 周晓静;朱小蔓;;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之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2期
10 薄利南;;解读赫尔巴特德育思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斌贤;;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易红郡;;赫尔巴特的教育实验思想及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兆t,
本文编号:489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8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