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浅析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与青少年性健康

发布时间:2017-07-29 20:36

  本文关键词:浅析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与青少年性健康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性健康教育 社会文化 人际关系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性教育工作作为国际社会优先关注的青少年教育领域之一,愈发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人类的"性"不仅是生理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的产物。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与人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并探讨青少年的性健康问题,为将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提出不同观察视角下的切实建议。
【作者单位】: 昆明医科大学;
【关键词】青少年 性健康教育 社会文化 人际关系
【分类号】:G479
【正文快照】: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简称ICPD)第一次明确指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有着明显区别于成年人的需要,应当被确定为优先关注的领域之一。由此力促的青少年性教育工作愈发受到各国各界的普遍关注。但对于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多种青少年性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绥铭;;中国青少年:先有爱才有性——2010年青少年性爱观调查[J];健康管理;2011年10期

2 潘绥铭;黄盈盈;;我国14-17岁青少年性教育效果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8期

3 黄盈盈;潘绥铭;;中国少男少女的爱与性——基于2010年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7期

4 王进鑫;沃文芝;程静;;社会因素对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的影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进鑫;沃文芝;;当代青少年婚姻家庭观的实证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沃文芝;程静;;四川省小学生性教育现状的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敖民;;简析我国中学生性教育回避现象[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08期

4 王曦影;王怡然;;新世纪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J];青年研究;2012年02期

5 蔡晓芬;金云;;国内性教育研究现状及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4年Z1期

6 王洋;徐晓阳;曹红梅;张雪蕊;王建灵;苏立;;四川农村留守中学生性健康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5期

7 黄盈盈;潘绥铭;;中国少男少女的爱与性——基于2010年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7期

8 黄盈盈;潘绥铭;;中国少年的多元社会性别与性取向——基于2010年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6期

9 廉启国;左霞云;楼超华;;青少年的婚恋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雨航;30所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与反思[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许小兰;流动青少年的性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唐知然;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青春期性教育图书评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敏;某地中职女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现况及干预效果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蓉蓉;庞丽华;郑晓瑛;;未婚青少年实现安全流产需求的障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年08期

2 郑晓瑛;陈功;;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J];人口与发展;2010年03期

3 潘绥铭;黄盈盈;;“主体建构”:性社会学研究视角的革命及本土发展空间[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4 潘绥铭;黄盈盈;;我国14-17岁青少年性教育效果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8期

5 刘军;宁勇敏;;阶层文化的特征及其制度整合[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青少年网络依赖的成因及干预策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刘俊彦;;论青少年权益的实现[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11期

3 董小苹;华桦;;需求与权利:青少年政策制定的核心——青少年发展需求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2期

4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个人会员招募通知[J];少年儿童研究;2014年04期

5 付佳荣;;过渡仪式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介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高中建;董莎莎;;青少年发展的二维思考: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闫俐;;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S2期

8 周敏;;网络热门影视对青少年认知、情感、行为的影响[J];北京青年研究;2014年01期

9 童欣;;爱国爱港新一代——香港青少年热烈庆祝回归10周年[J];下一代;2007年Z2期

10 陈红莉;;青少年友谊冲突及应对方式[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9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3 刘俊彦;;共识与展望:对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的简要总结[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4 ;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0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黎陆昕;;关于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的探讨——“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讨会纪要[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7 ;后记[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安国启;;“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的新突破[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9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7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安全健康[N];光明日报;2002年

2 沈衍;网络时代青少年成长问题探讨[N];常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庄;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N];徐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萍;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会成立[N];长白山日报;2010年

5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万勇;德国:监管自律保护青少年[N];法制日报;2012年

6 罗云川;怎样帮助青少年把握网络“双刃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李建华;我省青少年互联网络发展计划启动[N];河南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廖鸿翔 雷宾建 黄新彦;青少年健康上网:防上瘾 勿“乱”看[N];通信信息报;2005年

9 解永孚 作者单位:团市委;开创共青团和青少年事业新局面[N];鞍山日报 ;2006年

10 沈祖芸;上海发布《青少年发展“十一五”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凤杰;青少年早中期的个人目标及其家庭、同伴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雄;青春期与性[D];上海大学;2006年

3 龙丽达;青少年罪错行为分析与矫治对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孟芳兵;青少年犯罪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武忠刚;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房晓伟;我国青少年射箭项目基础训练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菲;城市社区闲散青少年的社区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卢阳;青少年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论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洁;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理论架构及其上海演绎[D];复旦大学;2009年

4 高晓龙;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5 闪勇;基于治理视野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赵赏;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初探[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超;蒙汉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海英;指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冯金平;青少年生活管理策略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包克冰;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91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91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