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接受模型下高校教师网络教学的行为特征与优化
本文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下高校教师网络教学的行为特征与优化
【摘要】:随着社会和教育系统对教育教学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尤其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网络教学正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被寄予厚望。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内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强化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参与竞争的能力。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对高校教师网络教学的影响因素、行为特征和优化的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关键词】: 网络教学 技术接受模型 行为特征 素质优化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其教育教学效果给予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网络教育学院为主体进行的网络教学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众多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并逐渐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不断得到增强[1-5]。梁林梅、罗智慧、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海霞;具滋亿;;韩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近况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2 高峰;;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鲁耀斌,徐红梅;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0期
4 梁林梅;罗智慧;赵建民;;大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为对象[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5 毛明勇;;大学英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7年02期
6 刘宇伟;;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接受意图的整合模型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8期
7 梁林梅;徐們;;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的高原期透视及启示——来自史隆联盟2008及2009年的调查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3期
8 郑燕林;李卢一;王以宁;;教师网络教学素养的构成及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2期
9 曾兰芳;黄荣怀;张建伟;;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双喜,徐玲,黄世祥;管理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二合一”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夏云珍;;论培养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何侃,丁宝森,范晓霞;小学生学科能力结构的优化训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钟晓鸣;试析走向知识经济中的知识生产新特点[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聂红艺,孙国刚,余鸿;评论性思维合作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谢忠明;;论超文本化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角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徐阳;;感性教育在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赵庆年;关于对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德育模式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莫国辉,何斌;素质教育与高职英语听说教改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何珊;;行动学习法在旅行社员工培训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庆华;;“无人监考”与品德形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徐峰;谭光兴;屈文建;;基于TAM/TTF整合模型的高校实施网络教学研究[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岳;;我国信息技术接受扩展模型与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月辉;王青;;北京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影响因素——基于TAM和TPB整合模型的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苏君华;面向搜索引擎的技术接受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肖珑;生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张洁;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闫培宁;电子政务流程再造中移动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9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四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环境下教师效能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海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顾蓉;与学生内感官类型相匹配的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滕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薇;基于脑科学的小学古诗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枫;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婵娜;基于任务技术匹配的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舒杰;政府内部办公系统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洁;大学生基于互联网创业意愿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沈俊媛;昆明地区自助加油站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翠航;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李海霞;具滋亿;;韩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近况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3 陈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赵国栋,黄永中;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8期
5 陆瑜;;韩国ICT教育计划[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7期
6 张德明;;与改革同行:上海电视大学30年实践探索和未来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3期
7 梁林梅;刘永贵;;美国高等网络教育:从边缘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越——来自史隆联盟五年调查报告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4期
8 严莉;杨宗凯;刘三女牙;;关于高校教师与网络教学的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9 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年02期
10 郑旭东;桑新民;;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窗口——EDUCAUSE的使命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型的教学活动——网络教学[J];四川教育;2000年Z1期
2 杨健;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德州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史晓宇,赵莹;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意识及转变[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叶玮玮;论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课程整合的高级阶段是网络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12期
6 吴爱锐;左明章;;浅谈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互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2期
7 张聪,吕宁;以“学”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8 黄薇;中学地理学科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若干策略[J];福建地理;2003年04期
9 高筠;分析化学网络教学课件的开放制作[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何满辉,张凯冰,潘一山;高校网络教学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崇祺;张美玉;孔棣;崔乃强;;开展经络腧穴学的网络教学[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徐睿;;运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力学教学[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董斌;;网络教学与地理学科的整合[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云;;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王丽珍;;基于网络的本土化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模式的探讨[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赖小斌;;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WBCL)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熊丽;;“一曲新词,天高海阔”——网络环境下的诗歌教学例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国良;;植物生理学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阎保平;;网络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之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10 王伟;肖婧;张富荣;华高英;;网络环境下高校专业课程教师角色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许憬;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 系列之一[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山东省寿光市王高一中 常翠莲 刘广福;多角度看网络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许憬;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季炜梅;发挥中学网络教学的优势[N];光明日报;2006年
5 山东省聊城七中 李泽祥;浅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之网络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6 Greg Kearsley、张晴、张来春;网络教学适合你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7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 沈培华 罗念龙 蒋东兴 李冰;“网学”为什么这样热?[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李峰;老师是网络教学成功的关键[N];中国石油报;2002年
9 项国雄 杨志珍;网络教学不简单[N];计算机世界;2001年
10 沈培华 罗念龙 蒋东兴 李冰;清华大学试水“网学”[N];计算机世界;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展;基于心理学的网络教学模型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3 王海霞;农村维吾尔族女性的行为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周春平;交易费用与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肖唐华;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特性及其安全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丁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设立行为的战略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何德华;农村地区移动服务采纳模型和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赵品勇;基于本体理论的网络教学适应性及其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董屹;中国上市公司募资变更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胡华勇;从行为特征角度论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之有效监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如霞;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安全管理研究与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汪琛;网络教学交互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晓东;网络教学的理论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贯丛;长春地区物理学科网络教学现状调查及其引发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庆;网络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亚华;网络教学中的VRML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韩英;地理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纪英虎;面向优质高中的网络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榕;网络教学的交互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玉梅;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04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60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