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后悔倾向的结构与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23:06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后悔倾向的结构与特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后悔倾向 投射测验 完美主义 焦虑 抑郁 自尊 大五人格 大学生


【摘要】:后悔倾向关注的是在后悔情境下的人格特征和个体差异。后悔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个体心理现象,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具有重要的影响。提到后悔,往往让人产生无能为力的失落感,后悔常伴随懊恼之意,在某些方面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但是后悔对于个人的积极作用更不容小觑,它在个体追求完善、下不为例的警戒作用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更多的是将后悔视为与决策紧密相关的情绪而研究,鲜少有人在人格层面将其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将在人格层面对大学生群体的后悔特点进行研究探讨。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借鉴赖志刚利时勘(2007)的人格维度结构,通过开放式问卷,结合大学生特点,修订相关问卷,严格按照形成问卷的步骤,最终形成15个题项、两个维度的大学生后悔倾向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模型分析,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后悔倾向的特点。此外,与大五人格、自尊、完美主义、焦虑、抑郁做了相关研究。最后,采用句子完成投射测验再次验证后悔倾向模型,为后悔倾向的结构模型提供内隐方面的证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修订形成的含有15个项目的大学生后悔倾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工具。大学生后悔倾向可以在易感性和反应性两个维度加以考察。 (2)在人口学变量上,后悔倾向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后悔的易感性维度及总分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后悔反应性维度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大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的得分,反应性维度上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三与大四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显示在易感性维度上,大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其余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在后悔倾向各维度上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后悔倾向的易感性与大五人格神经质和开放性呈显著地正相关,而与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无显著相关;后悔倾向的反应性与大五人格的神经质有显著正相关,与外倾性和宜人性有显著地负相关,与开放性无显著先关;总体而言,后悔倾向与大五人格的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外倾性和宜人性有显著负相关,与责任感无显著相关。神经质、责任感和开放性三个因素对后悔易感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和宜人性对后悔反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和责任感两个因素对后悔倾向总得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4)后悔倾向各维度及总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在完美主义与后悔倾向的关系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5)后悔倾向与焦虑、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高焦虑、高抑郁者得分分别显著高于低焦虑、低抑郁者。 (6)采用句子完成投射测验,得到与问卷相同的后悔人格模型。跨方法的一致性提供了后悔人格结构稳定性的证据,并为后悔人格模型提供了内隐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后悔倾向 投射测验 完美主义 焦虑 抑郁 自尊 大五人格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0-14
  • 1.1 后悔的概念10
  • 1.2 后悔倾向的概念10
  • 1.3 后悔心理的已有研究10-12
  • 1.3.1 后悔的理论模型10-12
  • 1.3.2 后悔的相关研究12
  • 1.4 后悔心理的测量方法12-13
  • 1.5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问题提出13-14
  • 2 本研究构想与意义14-16
  • 2.1 研究目的14
  • 2.2 研究假设14-15
  • 2.3 研究程序15
  • 2.4 后悔倾向的操作性定义15
  • 2.5 本研究的意义15-16
  • 3 后悔倾向问卷的检测16-18
  • 3.1 目的16
  • 3.2 方法16
  • 3.3 结果16-17
  • 3.3.1 后悔倾向问卷的项目分析16-17
  • 3.3.2 信度检验17
  • 3.3.3 效度检验17
  • 3.4 讨论及结论17
  • 3.5 开放式问卷调查17-18
  • 4 大学生后悔倾向问卷的初步探索18-23
  • 4.1 测量工具18
  • 4.2 施测18
  • 4.3 统计分析18
  • 4.4 结果分析18-23
  • 4.4.1 问卷的项目分析18-19
  • 4.4.2 因素分析19-23
  • 5 大学生后悔倾向问卷的信效度检验23-25
  • 5.1 目的23
  • 5.2 方法23
  • 5.2.1 被试23
  • 5.2.2 研究材料23
  • 5.2.3 统计处理23
  • 5.3 结果与分析23-25
  • 5.3.1 信度检验23
  • 5.3.2 效度检验23-25
  • 6 大学生后悔倾向的特点研究25-28
  • 6.1 目的25
  • 6.2 方法25
  • 6.2.1 被试25
  • 6.2.2 研究材料25
  • 6.2.3 统计处理25
  • 6.3 结果与分析25-28
  • 6.3.1 总体样本特点25
  • 6.3.2 大学生后悔倾向的性别差异比较25-26
  • 6.3.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后悔倾向差异比较26-27
  • 6.3.4 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后悔倾向差异比较27-28
  • 7 后悔倾向的相关研究28-35
  • 7.1 后悔倾向与大五人格的关系28-30
  • 7.1.1 目的28
  • 7.1.2 方法28
  • 7.1.3 结果与分析28-29
  • 7.1.4 讨论29-30
  • 7.2 后悔倾向与自尊、完美主义的关系研究30-33
  • 7.2.1 目的30-31
  • 7.2.2 方法31
  • 7.2.3 结果与分析31-32
  • 7.2.4 讨论32-33
  • 7.3 后悔倾向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33-35
  • 7.3.1 目的33
  • 7.3.2 方法33
  • 7.3.3 结果与分析33-34
  • 7.3.4 讨论34-35
  • 8 后悔人格的句子完成投射测验35-41
  • 8.1 目的35
  • 8.2 方法35-36
  • 8.2.1 被试35
  • 8.2.2 材料编制35
  • 8.2.3 施测程序35
  • 8.2.4 数据处理35
  • 8.2.5 编码过程35-36
  • 8.3 结果36-39
  • 8.3.1 总体结果36
  • 8.3.2 原始编码结果36
  • 8.3.3 初始编码结果36-37
  • 8.3.4 潜在主题编码结果37-38
  • 8.3.5 高阶主题编码结果38
  • 8.3.6 模型建构38-39
  • 8.4 讨论39-41
  • 9 总讨论与结论41-44
  • 9.1 关于大学生后悔倾向的维度结构41
  • 9.2 关于大学生后悔倾向的测量工具41-42
  • 9.3 关于大学生后悔倾向的特点42
  • 9.4 关于大学生后悔倾向的内隐证据42
  • 9.5 关于大学生后悔倾向的相关42
  • 9.6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42-43
  • 9.7 小结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雯菲;朱林;兰文杰;;责任对大学生博弈决策后悔的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姜燕琴;成人后悔心理的探索性研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3 张结海,朱正才;“状态改变:状态继续”与“做:不做”[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4 张结海;后悔的一致性模型:理论和证据[J];心理学报;1999年04期

5 张结海,朱正才;归因是怎样影响假设思维的?[J];心理学报;2003年02期

6 张结海;后悔的“状态改变-状态继续”效应:一个概念框架[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7 陈祉妍;人格评估中的投射技术[J];心理学动态;1999年04期

8 张结海;短期后悔与长期后悔的差异:三种不同的解释[J];心理学动态;2000年04期

9 陈娟;郑涌;;时间人格的结构与功能[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10 赖志刚;时勘;;后悔倾向、后悔反应与风险偏好的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631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631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