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重心转移:从硬技术向软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17-08-07 06:05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重心转移:从硬技术向软技术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信息化 硬技术 软技术 NETP 预测建模 制度创新


【摘要】: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硬件与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性,未必代表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我们借助近年来国内外社会科学在"软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心要从硬技术向软技术创新转移,使其"软硬"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综观美国几次重大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不难发现,美国教育信息化的重心已发生了重大转移,从重硬技术、硬环境建设转向重软技术、软环境建设。我们认为,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未能有效变革教育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缺乏对软技术创新的认识与研究,使得在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软技术创新应用于学校业务、流程和技术三者相结合的"预测建模"架构及制度创新之中。
【作者单位】: 三明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教育学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硬技术 软技术 NETP 预测建模 制度创新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编号:DCA110192)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2008年2月,教育部启动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的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不仅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据课题组的研究,我国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2 王奕标;;信息技术何以未能有效变革教育的框架分析——兼论技术变革教育的“社会变革中介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海军;范新民;;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框架的思考——以公共服务、典型应用及公益资源为导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3期

2 乐军;;对教育信息化本质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3 黄桂晶;张进宝;罗李;;基于“扎根理论”对微软“携手助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现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李新晖;;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5 林君芬;;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6 彭红光;林君芬;;地方电化教育发展探析——以广东电教发展30年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7 陈民;;职校生计算机课程绩效多元评价[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11期

8 左彩虹;;学校教学范式创新的价值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9 林秀钦;张宝辉;;教师应用技术进行教学变革的过程性研究——以参与课题研究中的三名新加坡生物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10 庞立新;;教育教学信息化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江新;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学校知识资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晓龙;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训支撑环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吕丹;信息化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光;数据库技术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霞;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幸成;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及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丹;网络远程教育中在线异步交互内容与行为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意焕;信息化环境下首都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程资源支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估与支持工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侯全军;基于Flash平台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D];湖南大学;2008年

8 蒋珍莲;21世纪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及策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9 林国曼;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崔粉芝;北医网院兼职辅导员对远程学生非课业支持服务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伟远;现代远程教育与亚洲教育变革——第三届CRIDALA暨第四届DEC远程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7期

2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3 肖月宁;;信息技术能否改革教育——正确认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期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4 徐明祥,李兴洲;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5 蔡丽;张文兰;;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原期”现象[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6期

6 王晓芜;;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工作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国英;软技术与企业柔性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10期

2 邢以群;;软技术研究及其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余正荣;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J];宁夏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4 王毅达;杨尊亮;颜亮;;软技术在技术转移中的影响研究[J];学术交流;2007年07期

5 ;微软技术大会首次向高校开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3年32期

6 刘曦葳;;解读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 探究蓬勃发展的缘由[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5期

7 金周英;;软技术与技术预测——第四代技术展望[J];未来与发展;2002年01期

8 孙小飞;李艺;;从表格的比较看“硬技术”背后的“软技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11期

9 刘曦葳;;高校技术爱好者京城飙“技” 微软学生夏令营开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7期

10 成新华;试论软技术进步的特征和功能[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rup[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春美;;生态文明下的技术观转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3 顾基发;;系统工程中的“软”、“硬”方法[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4 吴奇志;聂文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技术引进:回顾与前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曹东义;;反中医思潮为何沉渣泛起[A];新起点 新征程——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药继续教育论坛文集[C];2007年

6 菅利荣;刘思峰;;基于粗糙隶属函数的灰数灰度定义与分级[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秦志玉;胡静;;绿色意识对生态旅游规划的启示及实例应用[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8 冯天学;田金信;张庆普;张国永;;企业知识资本作用机理的经济学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靳爱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10 孙宗毅;戴先中;;物流自动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软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N];科技日报;2002年

2 蔡戈;第5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落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朱茜 张莉;软技术展:药交会上“粉墨登场”[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王力;微软技术大会之非专业看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5 王力;打开未来视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6 记者 王峻;微软技术“两会”助力IT业释放商业潜力[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7 宗文雯;助跑就业“最后一公里”[N];苏州日报;2008年

8 方正;微软技术“两会”展示Windows蓝图[N];网络世界;2007年

9 于友华;影响中医技术发展的历史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吴加录;微软技术节演绎“中国创新”[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颜亮;软技术概念、作用机理及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凤武;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系统及其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孙华;软技术及其与技术竞争力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2 袁诠;数字技术与文学的互渗[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赖君恒;高效公共空间与节约性居住[D];同济大学;2008年

4 曹明;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5 李文芳;技术因素对饭店发展路径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李友普;技术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模型及其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夏靖博;钢琴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能力培养及训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晖;山东省生产率及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9 刘园园;中国IT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刘博宇;住宅节约化设计与碳减排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33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633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