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论“学科之美”

发布时间:2017-08-07 21:39

  本文关键词:论“学科之美”


  更多相关文章: 学科之美 美的本质 美的载体


【摘要】:"学科之美"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关系,但又高于价值关系,发生在具有主体特性的学科对象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具有"人化"的价值取向和动态发展的过程两个特征。"学科之美"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即学科内容的内在美和内容表达的形式美,二者都包括存在型载体和性质型载体两大类。学科内容美和形式美共同构成"学科之美"的整体。"学科之美"的研究以"情感是目的"作为其理论之基,旨在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情知融合和学生的自我超越。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
【关键词】学科之美 美的本质 美的载体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刘冬梅纵观西方美学发展,西方对“美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哲学层面上的大讨论,存在着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论争。国内美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还比较匮乏,9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逐渐丰富。李泽厚先生在其《美学四讲》中曾对美学学科进行了分类,包括哲学美学、历史美学和科学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红伟;体育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J];体育与科学;1988年05期

2 王炎;;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J];许昌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3 雷振亚;;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与周宝玺、肖莉商榷兼论美的本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4 邢书林;;对生命有限的超越——浅析美的本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5 许金如;美的本质再认识[J];洛阳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6 张政文;美的本质:从美的本源转向艺术——康德对美的本质的二重解构[J];求是学刊;2001年03期

7 赵金萍;美的本质透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丁少伦;现象学精神与美的本质——人文科学的思维之光[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9 周方遒;美的本质问题的论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杨春时;关于美的本质命题的合理性问题[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马正平;;“美”字“六书”与“本义”研究述评[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郝毅;;试论我国现代科技馆中的美学设计[A];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4年

5 马利娜;;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美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春时;关于美的本质命题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7年

2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 曹利华;美的本质是什么[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3 中国青年出版社 邓中和;书籍的印制与装订之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4 山东省潍坊学院 年仁德;让数学课发出美的光辉[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赤胆忠诚[N];黄山日报;2005年

6 刘业超;生命因创造而美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仲言;文化何必拿“美女”说事[N];人民日报;2004年

8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9 马以鑫;语文教学应突出审美[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岩;和谐与自由的统一[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6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636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