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专长——研究缘起、争议与整合
本文关键词:教师的教学专长——研究缘起、争议与整合
【摘要】:教学专长是教师在教育性教学中经过验证的能够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个人特征的总和。教学专长研究已开展了几十年,人工智能、教育学的有效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的专长研究和人事心理学有关胜任力/素质的研究,对教师教学专长理论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关于教学专长的领域一般性与领域特殊性,教学情境的复杂性以及构成成分的认知性与非认知性,发展路径的经验累积性与能动突变性等都存在争议。教学专长研究的理论整合要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突出教学专长发展中的情境应对特征的动态性、生成性和教师的能动性,加强对专长实践表现特征的研究,探索专长发展的能动性转变机制,特别是要探索适应性专长的获得机制,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启动机制,总结促进教师专长发展的实践策略。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学专长 教学复杂性 个体能动性
【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0707)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及人才培养取得了巨大成效,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教育事业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难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一方面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永红;;新教学观与教师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宏安;对“数学是什么”的哲学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戴汝为;人-机结合的智能科学和智能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5期
3 罗林英;谭玉兰;;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邱蔚娟;;略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5 李云媛;莫永华;;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海明;;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2期
7 洪华;谭湘琳;陶晋;;情境感知对服务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J];包装工程;2012年24期
8 张铁山;;非涉身认知的计算—表征范式的困境及其表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张常青;王瑞明;谢久书;孙逊;;颜色概念的知觉符号表征与命题符号表征[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4期
10 张剑;王浩成;刘佳;;时间压力与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性绩效影响的情景模拟实验研究[J];管理学报;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凡;;现象学技术哲学:从本体走向经验[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松;自我调节学习中成就目标的动机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计海庆;“机器人”观念的形成及其影响的哲学考察[D];复旦大学;2005年
7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徐献军;具身认知论[D];浙江大学;2007年
9 涂明君;程序化的哲学阐释[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何静;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具身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筱黎;企业员工的情绪智力、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晨;高中生英语学习期望价值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甲;不同信息框架下成就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宁;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相关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傅艳艳;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丽场;从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看人工智能哲学的走向[D];四川大学;2003年
7 欧志峰;商务英语学习中的主观需求、态度和动机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宋雪玲;利用电子论坛建立互动协作的EFL写作环境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张燕华;对初中英语“学困生”动机因素的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宇慧;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发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伟;;认知科学哲学基础的转换:从笛卡儿到海德格尔[J];心智与计算;2008年03期
2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3 李恒威;黄华新;;表征与认知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谊;专家教师的教学专长的知识观、技能观与成长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郝宁;;如何促进教学专长[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8期
3 胡谊;;浅议教学专长及其评估[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4 郝宁;;如何培养教学专长[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年Z4期
5 郝宁;吴庆麟;;试析教学专长的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6期
6 高云庆;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式[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1年03期
7 张学民,申继亮,林崇德;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评价理论与方法[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8 朱仕华;;新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J];师资培训研究;2006年01期
9 朱仕华;;浅论新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6年02期
10 朱仕华;;浅论新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龙安邦;教学复杂性探微[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艳玲;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胡琴;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思勇;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与重构[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37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63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