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非正式学习在旅游营销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及其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9 20:28

  本文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在旅游营销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及其路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非正式学习 有效性评价 通径分析 作用机理 路径优化


【摘要】:非正式学习在职场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有效地提高相关人才的业务能力水平。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应用层面,对其具体的有效性分析以及优化路径研究还相对薄弱。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评价模型的方式,对非正式学习在旅游营销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其有效性总体得分为0.36,处于显性有效水平,说明非正式学习能够有效提高旅游营销人才的业务水平;此后,利用通径分析对非正式学习对相关人才能力影响来解释其有效性来源,发现非正式学习能够对旅游营销人才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显著提高的效果,其平均通径系数为0.775,解释率为81.8%。这说明非正式学习可以通过提高旅游营销人才的上述能力进而提升其职业水平。后续的非正式学习应该强化在上述三种能力方面的提升比例,同时对于其他能力有所关注。
【作者单位】: 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 有效性评价 通径分析 作用机理 路径优化
【基金】: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扶贫视角下京津冀旅游产业链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B14GL017)资助
【分类号】:G434;F590-4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休闲的首选,随之而来的是我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张佑印、顾静、黄河清,2012)。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旅游产业中仅国内旅游消费一项便超过了2万亿人民币,且以每年约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底,我国旅游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晓平;刘义兵;;论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2 张佑印;顾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年04期

3 缪树寅;梁东丽;赵文龙;胡斌;;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对7种不同基因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10期

4 杜家菊;陈志伟;;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0年02期

5 吴tq;;市场定位下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改革分析[J];企业研究;2013年02期

6 李志勇;于萌;;旅游产业融合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探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2期

8 高洁;付建军;孙旭;;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马军;郭玉平;郭显;刘圆圆;孙学振;宋宪亮;;棉花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2 王满莲;唐辉;孔德鑫;史艳财;邹蓉;蒋海英;;甜茶光合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北方园艺;2011年18期

3 柴继宽;赵桂琴;师尚礼;;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J];草地学报;2012年01期

4 王超;;中国高校网站交互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7期

5 李振亭;赵江招;;微型学习:成人教育的新途径[J];成人教育;2010年07期

6 马崇坚;刘发光;陈敬超;何俊梅;;不同种植年限皇竹草产量与生物学性状关系分析[J];草业科学;2011年08期

7 胡通海;汪颖;;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微型学习资源分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1期

8 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9 徐升;孙玉环;;基于SECI模型对虚拟学习社区非正式学习过程的研究——以ExcelHome学习社区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0期

10 李朋飞;李园园;郝建英;;基于Twitter(微博)的非正式学习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赖群;;非正式学习在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2 闫福春;陈青;徐秀珍;;小麦产量因素对产量形成贡献大小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3 张晓苗;;微型学习在信息安全培训中的设计研究[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新红;白花树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油脂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蓝良就;闽西侵蚀退化红壤生态恢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王培;信息和沟通对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6 刘宇锋;不同灌溉方式与施肥下水稻生理、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敏;栓皮栎种群实生苗定居过程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对房地产业发展影响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3 卢进满;基于小屏幕的教学软件用户界面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立国;基于Web2.0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社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谢明颖;移动学习对象元数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穆晓艳;协作网络环境下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现状及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苏玲玲;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微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宣曼一;基于网络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妍;太阳辐射减弱下冬小麦生物量变化的大田试验与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辉;李金荣;张振华等;;创业型、实战型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2 黄富顺;;台湾地区非正规学习成就的实施与展望[J];成人教育;2009年01期

3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任建兰,张淑敏,周鹏;山东省产业结构生态评价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思路[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5 薛瑞玲;梁东丽;吴雄平;段曼莉;付冬冬;;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对小白菜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5期

6 徐仕政;;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优势产业内涵探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7 黄大辉,彭懿紫,黄天进,蔡巨广,莫永生,曾超珍;杂交水稻主要性状的多重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年02期

8 卢玉梅;王延华;孙静怡;;从资格框架看我国“学分银行”制度中学习成果框架的建立[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1期

9 陈琳;;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农业旅游的发展[J];黑河学刊;2006年02期

10 陈思杨;江荣风;李花粉;;苗期小麦和水稻对硒酸盐/亚硒酸盐的吸收及转运机制[J];环境科学;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Bartlett校正和校正经验似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耿建梅;海南省稻田土壤硒的化学特征及水稻吸收累积硒的基因型差异与机理[D];海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玉淑美;;技术支持的非正式学习:从边缘走向中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8期

2 苏婷婷;;浅析校园BBS对非正式学习的影响——以“我爱苏大”论坛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2期

3 王迎;;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1期

4 张卫平;浦理娥;;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及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7期

5 陈晓红;林志标;王志强;任颖;邬晶晶;;当前市民非正式学习支持的问题与对策思考——以宁波市慈溪、鄞州、北仑三地实践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张长晖;刘行芳;孟亚丽;;智能手机支持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调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年06期

7 杨晓平;刘义兵;;论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8 赵俊雅;王轩;;研究生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年09期

9 高原;;非正式学习之价值考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年01期

10 张秋菊;;地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引导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青紫馨;季娇;伍新春;;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展望[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庆宁;非正式学习更适应职业学习需求[N];惠州日报;2012年

2 冯桢文;激活组织非正式学习[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3 梁育华;“非正式”:学校管理概念的另一扇门[N];天津教育报;2007年

4 乐文;非正式学习[N];中国人事报;2005年

5 ;说给父母们的十条建议[N];抚顺日报;2007年

6 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 王珠珠;教育不能迷失在技术浪潮中[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丽;英国成人非正式学习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芮;研究生的非正式学习行为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尚茹;非正式学习与中小学教师成长[D];河南大学;2007年

4 宣曼一;基于网络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新鸽;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6 任杰;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整合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莉娟;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8 刘素方;网络对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9 祁玉娟;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珂;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非正式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02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02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8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