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基于学习者体验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20:36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习者体验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者体验 资源共享课 设计


【摘要】:自MOOCs元年(2012年)以来,在线学习的人数剧增,受众群体更广,越来越趋于大众化。当前已建设的精品课程主要站在教学者知识传授的立场上,优先满足其教学需要,忽视了课程的直接对象学习者,对于学习者体验关注度较低。学习者有良好的体验,课程建设的价值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要弥补网络精品课程对于学习者体验关注的不足,在满足学习者对于功能需要的同时,提升学习者的满意度,如轻松使用、更高效的完成任务,使学习者这类特殊用户获得最佳体验。 本研究借鉴用户体验的核心概念,结合学习者特征,,总结了学习者体验的内涵。依据情感加工的三个水平,融合各学科对用户体验要素的观点,从“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三方面对学习者体验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视觉、听觉、结构、交互、功能、内容”这个六个构成要素。阐述学习者体验设计相关理论,确定以用户体验设计的5S模型来指导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学习者体验设计。 遵循从“战略层”到“表现层”的设计流程,本研究分析每一层的主要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详细阐明了基于学习者体验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设计过程和方法。最后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本研究依照前文所提出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设计方法,从课程目标和学习者需求分析、课程功能的确立、课程内容的组织、界面和导航设计以及感官设计这五个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进行学习者体验设计,以期学习者能够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关键词】:学习者体验 资源共享课 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34;G40-05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8-12
  • 1.1.1 时代趋势:在线教育高速发展与普及8-9
  • 1.1.2 用户诉求:渴望积极的学习者体验9-10
  • 1.1.3 政策导向:国家精品课程的升级转型10-12
  • 1.2 研究现状12-16
  • 1.2.1 精品资源共享课研究现状12-15
  • 1.2.2 学习者体验研究现状15-16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16-17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意义17
  •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17-19
  • 第二章 理论探索19-33
  • 2.1 学习者体验概念透视19-23
  • 2.1.1 用户体验的内涵19-21
  • 2.1.2 学习者体验的内涵21-23
  • 2.2 学习者体验要素解析23-26
  • 2.2.1 用户体验的要素23-25
  • 2.2.2 学习者体验的要素25-26
  • 2.3 学习者体验设计理论支撑26-33
  • 2.3.1 成就需要理论26-28
  • 2.3.2 认知负荷理论28-29
  • 2.3.3 理解性教学理论29-30
  • 2.3.4 用户体验设计理论30-33
  • 第三章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学习者体验设计33-49
  • 3.0 精品资源共享课概述33-35
  • 3.0.1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涵33-34
  • 3.0.2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征34-35
  • 3.1 战略层设计: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和学习者需求35-39
  • 3.1.1 战略层的内涵35-36
  • 3.1.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标36
  • 3.1.3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学习者需求分析36-39
  • 3.2 范围层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功能和内容需求39-40
  • 3.2.1 范围层的内涵39
  • 3.2.2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功能39-40
  • 3.3 结构层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40-42
  • 3.3.0 结构层的内涵40-41
  • 3.3.1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设计模式41
  • 3.3.2 资源共享课的内容呈现方式41-42
  • 3.4 框架层设计:资源共享课的界面和导航设计42-44
  • 3.4.1 框架层的内涵42
  • 3.4.2 资源共享课的界面和导航设计原则42-43
  • 3.4.3 原型设计43-44
  • 3.5 表现层设计:资源共享课良好的感官体验设计44-49
  • 3.5.1 表现层的内涵44
  • 3.5.2 资源共享课页面的视觉设计44-49
  • 第四章 精品资源共享课《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设计49-59
  • 4.1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建设现状49-51
  • 4.1.1 本能水平层次的分析49-50
  • 4.1.2 行为水平层次的分析50
  • 4.1.3 反思水平层次的分析50-51
  • 4.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设计过程51-59
  • 4.2.1 战略层:课程目标与学习者需求分析51-54
  • 4.2.2 范围层:课程功能需求54-55
  • 4.2.3 结构层:课程内容设计55-56
  • 4.2.4 框架层:界面和导航设计56-58
  • 4.2.5 表现层:良好的感官设计58-59
  •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59-60
  • 5.1 研究结论59
  • 5.2 研究不足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 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3-64
  • 附录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设计调查问卷64-65
  • 附录 3:问卷调查单个问题的统计结果65-68
  • 附录 4:问卷调查分析结果68-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名卓;;网络课程可用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12期

2 陈明选;论网络环境中着重理解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3 武森;程锴;陈凤洁;;聚类分析在电信客户细分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1期

4 王祖源;顾牡;吴天刚;倪忠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11期

5 宋慧玲;吕国斌;余必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02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02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