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尴尬易感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3:02

  本文关键词:尴尬易感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尴尬易感性 亲社会行为倾向


【摘要】:尴尬易感性被认为是一种尴尬体验的能力,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具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103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探讨尴尬易感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尴尬易感性在性别和年龄上均不存在显著;(2)尴尬易感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尴尬易感性高则亲社会行为倾向高,反之,则低;(3)尴尬易感性对亲社会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尴尬易感性越高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尴尬易感性 亲社会行为倾向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KellyJones的研究认为,尴尬可能是构成人格的一种人格变量,具有一种尴尬特质(embarrassmenttrait)的个体会通过大量的私人化或公开化的场合表现出来。尴尬易感性被认为是一种尴尬体验的能力(Embarrassability),是一项重要的人格特质。尴尬的这种易感性的特质被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艳华;马伟娜;;尴尬情绪的研究述评[J];健康研究;2009年06期

2 洪慧芳;寇_g;;用典型相关进一步研究大学生亲社会倾向和亲社会推理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松;李真真;;黑龙江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典型相关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姜红梅;;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张捷;;不同程度尴尬情绪对亲社会倾向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4 林常青;;尴尬情绪国外研究进展[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林常青;;他人觉察的尴尬程度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侯志军;姚佳;王正元;;大学生亲社会倾向与志愿动机的关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4年02期

7 张兰鸽;张莉;寇_g;田启瑞;;中学生完美主义特点及其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8 张文娟;邹泓;梁钰苓;;青少年父母支持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2期

9 王兴超;杨继平;;道德推脱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J];心理科学;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寇_g;洪慧芳;谭晨;李磊;;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2 寇_g,马艳,谭晨;大学生亲社会倾向、亲社会推理以及它们的相关模式[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兴涛,张智,任旭林;儿童亲社会行为新近研究述评及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2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心理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13期

3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4 吕哲委;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胡金生,杨丽珠;当前日本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动向[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6 贾蕾;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赵章留,安桂玲;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8 朱丹,李丹;初中学生道德推理、移情反应、亲社会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9 宗爱东;;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高树昱;李庆功;;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郁;;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秀丽;;两难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程峗;李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寇_g;;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宏利;张雷;;严厉型父母教养与同伴接受和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宋凤宁;;高中生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庆鹏;;建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维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赵璇;周治金;;移情和道德感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陈军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刘国芳 中央财经大学 辛自强;经济人信念破坏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宋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共情的界定及其测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福兰;如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N];光明日报;2012年

9 赵建军;从容走向未来的行为密码[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继波;时间定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彤;虚拟社区中研究生亲社会行为的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金梅;不同虚拟内疚类型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选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蒋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程,

本文编号:791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91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9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