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作为实践的科学——美国科学教育实践转向的内涵、依据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13 22:07

  本文关键词:教作为实践的科学——美国科学教育实践转向的内涵、依据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 作为实践的科学 大概念 学习进阶 科学素养


【摘要】:美国科学教育框架以"实践"作为首要维度,提议让K-12年级的学生通过以围绕科学大概念而组织的实践来提升科学素养。这一实践转向,不是对科学探究的否定,而是对其的拓展:从作为知识的科学转向作为实践的科学,加入社会与文化的维度以回归科学作为人类实践的本质属性。对此,我们要变革科学观,吸收美国科学教育实践内涵,学习其整合和学习进阶的实施理念和途径,培养我国学生优质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实践 作为实践的科学 大概念 学习进阶 科学素养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于2011年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将1996年颁发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着重倡导的“探究”转向“实践”,要求以围绕跨学科概念或学科核心概念而组织的实践来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提升科学素养。实践,本义是指人类有目的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玉英;姚建欣;彭征;;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胡丁慧;;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建欣;郭玉英;;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特色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2 郭玉英;姚建欣;张静;;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素华,郭耀红;如何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乌春香;学习信息技术 迎接教育革命[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黄华新,陈文勇;城乡“断层”的背后——浅析城乡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差异[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姜国玉,刘永琦;实验教学在理科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功能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王春燕;;追寻儿童科学教育的真义: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审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素菊;;试析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7 李志勇;;在化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8 徐高;;浅析中学化学教学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6期

9 王刚;;浅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年10期

10 王丽慧;;论科学普及对科学教育的发展导向[J];前沿;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提升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苏香妹;;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下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理论和行动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3 陶小敏;;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4 蒋建平;;重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技艺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缪天生;;在自然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6 张文静;辛涛;;学校教育资源对科学素养成绩的影响——一项跨文化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徐蕾艳;;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幼儿科学素养[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8 曾铁;;科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关系的现实思考[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9 李红;;构建和谐社会 让更多的人分享科技的营养[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杰;;以史为鉴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普文;调查数据显示媒体影响公众的科学素养[N];北京日报;2004年

2 民进会员 余海;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杨健;不要高估自己的科学素养[N];人民日报;2008年

4 ;以人为本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接班人[N];济南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李小维;科普提高全民科学素养[N];兰州日报;2005年

6 李和平;如何提高科学素养[N];河北日报;2002年

7 路熙娜;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己任[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8 张耕;从抗生素致聋看我国公民科学素养[N];大众科技报;2006年

9 旭红;要重视青少年科学与文艺素养的培养[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10 见习记者 毛传来;考考你的科学素养[N];浙江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广军;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潘苏东;从分科走向综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健智;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标准和实施结果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倪娟;初中理科课程标准的适切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仕东;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都;关于复杂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雨强;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蔡其勇;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王晶莹;中美理科教师对科学探究及其教学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怡;提高师范生科学素养,,推进STS教育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丽娇;论公众正确的科学观及其确立途径[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克兰;论对话原则下的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杰利;创设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情境的分析与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杜颜伶;物理教学渗透STS教育思想培养科学素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永峰;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汪阳;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金玲;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科书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建军;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于海涛;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6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846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5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