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师如何使教育理论得以切合时宜——以提升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0 05:27

  本文关键词:教师如何使教育理论得以切合时宜——以提升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理论 切合时宜 学习困难 学业成绩


【摘要】:教育理论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那些能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教育理论,本身就是以厚重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淀为基础的。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教育理论的有效使用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理论的价值。从提升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例子,以及对其所作分析所实施的策略,可以具体感受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利用教育理论具有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教育理论 切合时宜 学习困难 学业成绩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所谓引领作用是指教育应当依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要求,结合学习者个人的特点和志趣,引导、激励、带领学习者不断完善人格,成长为社会需要的积极成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不能对学习者加以强制,亦不能放弃教育的神圣职责。这是可能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航;陈艳霞;;代际关系变迁视野下道德濡化模式的当代转变[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张改勤;;对话与批判思维: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考——弗莱雷解放教学观解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梁景明;张志伟;;保罗·弗莱雷解放教育思想的民主诉求[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苏传盛;何基生;;理解与对话:师生共享共生的平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王佳佳;;从压迫走向对话:弗莱雷师生关系观的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裴利萍;郭镜;;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教育的关键——鉴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冯茁;;教育“意义”危机的根源及其消解路径[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会亭;;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王晨艳;曹源;孔月霞;;公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取向[J];中国轻工教育;2008年02期

10 侯会美;李洪栋;;高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郑绍红;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公共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杰;上海市小学3-5年级体育教育健康促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焉晶;中小学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彩华;高中化学课堂师生对话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方斌;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型对话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古鸿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邵春燕;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化课堂[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先;浅谈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物理[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周剑华;高职院校学习困难学生类型分析及矫治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3期

3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研讨会在沪召开[J];上海教育科研;1992年04期

4 吴增强;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研讨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1993年01期

5 潘国青,道书文,刘瑞雪;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和特点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1993年02期

6 李卫平;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学校原因分析[J];石油教育;1998年11期

7 何伟峰;;独立学院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及对策研究[J];神州;2013年21期

8 薛萍萍;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成长[J];山东教育;2003年35期

9 罗宏志;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地理[J];云南教育;2000年20期

10 吴明华;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J];广西教育;200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澄;;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对策研究[A];2013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刘慧茹;;“成功教育”是开启学习困难的金钥匙——浅析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梁金辉;;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探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伟亮;谢多华;;学困生的社会成因及对策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5 豆葱美;雷华生;;加强教学改革,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6 李燃;;浅谈转化“学困生”的问题[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王淑霞;王翠玲;;课题研究最终成果之一:新课程背景下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及其对策[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殷杰;杜兆理;;初中学困生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敖雪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龙勇;周晓莉;;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对学困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熟市教育局 程剑鸣;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张 博;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几个可行做法[N];河南日报;2003年

3 通讯员 蔡新宇 王威淇 记者 郑晋鸣;河海大学 “同舟课堂”帮扶学习困难学生[N];光明日报;2008年

4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陆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5 滨海明达中学 潘志祥;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改变对策初探[N];学知报;2011年

6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康洪强;物理教学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的研究[N];学知报;2011年

7 记者 叶莎莎;别让无心伤害刺痛孩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贡波华清 记者 梁敏;色地乡中心校寒假里办起义务补习班[N];阿坝日报;2009年

9 记者 司文;暑期不得组织补课[N];西安日报;2009年

10 姜堰市蒋垛中心小学 陈春生;转化“学困生”问题的对策[N];江苏教育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珊珊;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生存状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崔叶香;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和教育策略[D];苏州大学;2009年

3 黄琳;学习困难学生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绍红;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曹天平;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其教育转化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红;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立军;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及其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瑞丹;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元粉;学习困难学生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伟健;学习困难学生阅读元认知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86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886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