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在自尊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0 05:16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在自尊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违纪大学生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


【摘要】:为了解违纪大学生在心理防御机制、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此论文选取内蒙古某高校违纪大学生27名,普通大学生27名。采用Rosenberg外显自尊量表、IAT(内隐联想测验)、防御方式问卷、SCL-90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发现违纪大学生也存在内隐自尊,其与外显自尊为两个不同的自尊结构(t=2.23 p0.05);性别与是否有处分之间在外显自尊维度上存在着交互作用,违纪与普通大学生在内隐自尊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抑郁和强迫症状维度上,违纪大学生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p0.05);无处分大学生与有处分大学生在防御机制个别维度上的相关性是不同的。
【作者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违纪大学生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理论背景Greenwald等人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积极评价与体验,其可以在社会比较中获得。[1]自Green-wald和Banaji(1995)提出内隐自尊以来[2],关于自尊的研究也更加的丰富。防御机制为自我与本我、超我、外在现实冲突时所采用的相关心理措施,以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求得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力红,张晓磊;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5期

2 答会明;违纪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及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杨福义,张福娟,江琴娣;问题学生的自尊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4 田录梅;;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J];心理学探新;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珍珠;;培养积极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魏俊彪;张坤;张静;;大学生焦虑与应付方式、防御方式的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薛新力;廖爱武;;女性主体意识和自尊多背景比较及相关性探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马化祥;秦博;吴昊;谢晓非;;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心理影响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刘世瑞;凌璨;;流浪乞讨人员自尊心理探讨[J];才智;2009年34期

8 尚明翠;;从倒数第二名到前十名——“积极的自我意象”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年01期

9 张丽华;宋芳;;大学生自尊发展的特点[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3期

10 王钢;张大均;吴明霞;;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潘轶群;周世斌;;音乐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及自尊的比较研究[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朱丽;;基于客体化理论对自我客体化影响幸福感的条件间接效应研究[A];2014甘肃省体育科学学术论文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伟娜;企业员工职场欺负内容结构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文臣;知识型员工可就业能力对职业成功的作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江;试题具有理想点反应特征的自尊量表的编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雪芬;初中生自尊、自我表露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雪冰;小学生羞怯与自尊、社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颜西平;自尊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展羽;社会比较信息对人际初始信任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1年

6 韦春娜;企业员工的完美主义现状和中介变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薇;观众权威性对源检测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溢文;职校生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小菲;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全;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敦跃,张丽杰;防御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年02期

2 周丹霞,俞爱月 ,王国松 ,赵红红 ,童军峰 ,岳世英 ,陶宇峰 ,竺科英;大、中学生焦虑、抑郁、自尊水平测值比较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3 王民洁,李宝林;工读学校学生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2期

4 白春玉,张迪,张永梅,李宏革,李弘,王泰,宋秀娟,李俭,王江萍;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1999年05期

5 魏运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3期

6 李虹;心理健康的测量:自尊量表和情感量表的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7 陈绍建,温研,刘键;大学生人格障碍和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3期

8 张文新;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9 王大华,申继亮,AlexandraBrady,GiselaLabouvie-Vief;防御机制的年龄、性别与文化差异[J];心理科学;1998年02期

10 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丽群;;防御性悲观与内隐——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2 冯晓杭;张向葵;;城市贫困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与抑郁状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3 张镇,李幼穗;青少年内隐与外显自尊的比较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4 冯建英;杜学元;曾云华;王洪荣;;内隐、外显自尊分离状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5期

5 罗贻雪;余毅震;杨奕;孙艳;;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外显自尊的相关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6 周英;姚荣英;;外显自尊在中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的中介和调节效应[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7 吕勇;王钰;;贫困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杨昭宁;槐玲玲;王晓明;;内隐和外显不一致自尊与自尊不稳定性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9 田录梅;张建玲;;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人格特质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3期

10 张镇,李幼穗;内隐与外显自尊情境启动效应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红花;张力为;;社会期待和任务难度:能否成为调节内隐和外显自尊关系的第三变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钰;袁洁;吕勇;;贫困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娟;张烨;吴真真;任国防;张庆林;;外显自尊的脑激活与P300[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晖;;内隐-外显自尊、心理资本对学业拖延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陈敏燕;史慧颖;;贫困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孔繁昌;张妍;田媛;范翠英;张永亭;;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比较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朱晓菲;毕重增;;潜意识成就目标对个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娟;高自尊异质性现象与自尊的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文霞;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及抑郁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涂薇;威胁条件下内隐、外显自尊对于研究生社会认同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欣春;自尊稳定性对外显以及内隐攻击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谭汉超;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袁冬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圣玉;成就目标定向、情境类型对中学生内隐和外显自尊影响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7 付春江;轻度抑郁者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何朝峰;高中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9 段桂英;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妍妍;自尊、攻击、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6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886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