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与自我认同的研究及教育建议
发布时间:2017-09-22 20:56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与自我认同的研究及教育建议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简称高职院校,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其并不理想的社会认可度及就业形势使得此类院校处境尴尬。而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想迅速传播,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加之身处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承受着多重压力。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程度,减少疏离感,从而提高他们整体上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在前人有关疏离感和自我认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郑州、许昌、开封三地的357名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并考察了疏离感及各维度与自我认同四种状态的关系;最后给出了一些教育建议及对策。研究结论概括如下: (1)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在专业类别特征上,除不可控制感水平无显著差异外,其他维度及总疏离感均呈现显著差异。疏离感部分维度受到性别、年级特征的影响。在是否独生子女及家庭所在地特征上,仅生活环境疏离感显著,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 (2)高职院校大学生成就型自我认同状态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年级特征上,排他型自我认同状态大一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其他状态差异不显著。专业类别特征上,,成就型和延缓型状态差异显著,理工科高于文科。在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 (3)自我认同状态弥散型与疏离感各维度显著相关;延缓型除与自然疏离感不相关外,与其他疏离感显著相关;排他型、成就型与疏离感的部分维度相关。 (4)自我认同弥散型和延缓型两个维度对疏离感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自我认同的总体弥散对二阶因子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社会疏离感均有正向预测作用,总体延缓对环境疏离感及社会疏离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疏离感 自我认同 高职院校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2
- 2 文献综述12-20
- 2.1 疏离感12-16
- 2.1.1 疏离感的概念12
- 2.1.2 疏离感的测量12-14
- 2.1.3 疏离感的研究现状14-16
- 2.2 自我认同16-20
- 2.2.1 自我认同的概念16-17
- 2.2.2 自我认同的测量17-18
- 2.2.3 自我认同的研究现状18-20
- 3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20-22
- 3.1 以往研究的不足20
- 3.2 研究目的20
- 3.3 研究意义20-22
- 3.3.1 理论意义20
- 3.3.2 实践意义20-22
- 4 研究设计22-24
- 4.1 研究假设22
- 4.2 研究对象22
- 4.3 研究工具22-23
- 4.4 统计方法23-24
- 5 研究一 高职院校学生疏离感的现状24-32
- 5.1 研究目的24
- 5.2 研究对象24
- 5.3 研究工具及统计方法24
-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24-32
- 5.4.1 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的概况24-25
- 5.4.2 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及各维度性别差异25-26
- 5.4.3 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及各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26-27
- 5.4.4 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及各维度在家庭所在地上的差异27-28
- 5.4.5 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及各维度的年级差异28-31
- 5.4.6 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及各维度专业类别的差异31-32
- 6 研究二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同状态的现状32-36
- 6.1 研究目的32
- 6.2 研究对象32
- 6.3 研究工具及统计方法32
- 6.4 研究结果与分析32-36
- 6.4.1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同状态的概况32-33
- 6.4.2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同状态的性别差异33
- 6.4.3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同状态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33-34
- 6.4.4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同家庭所在地的差异34
- 6.4.5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同状态的年级差异34-35
- 6.4.6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同专业类别的差异分析35-36
- 7 研究三 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与自我认同的关系研究36-40
- 7.1 研究目的36
- 7.2 研究对象36
- 7.3 研究工具及统计方法36
- 7.4 研究结果与分析36-40
- 7.4.1 高职大学生疏离感与自我认同的相关36-37
- 7.4.2 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对自我认同的回归分析37-40
- 8 讨论40-46
- 8.1 高职大学生疏离感的现状及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40-43
- 8.1.1 高职大学生疏离感的现状40-41
- 8.1.2 高职大学生疏离感的性别差异41
- 8.1.3 高职大学生疏离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41-42
- 8.1.4 高职大学生疏离感在家庭所在地上的差异42
- 8.1.5 高职大学生疏离感的年级差异42-43
- 8.1.6 高职大学生疏离感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43
- 8.2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43-44
- 8.2.1 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状态的性别差异43-44
- 8.2.2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同状态的年级差异44
- 8.2.3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同状态的专业类别差异44
- 8.3 疏离感与自我认同的关系44-46
- 9 结论与建议46-50
- 9.1 结论46-47
- 9.1.1 高职院校大学生疏离感的调查研究结果46
- 9.1.2 高职院校自我认同研究结果46
- 9.1.3 高职院校自我认同与疏离感关系的研究结果46-47
- 9.2 教育建议47-50
- 9.2.1 关注学生疏离感状况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47-48
- 9.2.2 合理安排学校课程,丰富校园生活48
- 9.2.3 塑造优秀高职教育形象,提升学生自我认同48-49
- 9.2.4 凸显职业教育的优势,注重实践,树立信心49-50
- 10 研究创新与不足50-52
- 10.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0
- 10.2 本研究需要改进之处50-52
- 参考文献52-58
- 附录58-60
- 致谢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明;雷雨佳;;早年被收养大学生自我认同发展的质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苏红;;重庆高职学生疏离感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1期
3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4 饶军;史晓春;;女大学生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的塑造[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孔祥娜;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曹迎春;;论网络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0期
7 施晶晖;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析因[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王翠荣;;高职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生涯成熟度、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年20期
9 邹琼;佐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3期
10 陈青萍;维族大学生在汉族地区的心理适应[J];青年研究;2003年10期
本文编号:902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0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