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学习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体验学习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圈 本土化重构 创造性人格
【摘要】:在工具理性主义的教育模式与考试制度的夹击之下,我国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产生了严重的畸变现象。本研究引进当代世界最杰出的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并进行本土化重构,通过情境的合理创设降低活动的冒险性,精心设计趣味盎然的游戏、活动和问题解决的情境,利用班会或课余时间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好奇性四个维度都得到显著提升,这也为我国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开启出一条新的路径。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苏州市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圈 本土化重构 创造性人格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学一般项目“情境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验与研究”(BHA120051)
【分类号】:G625.5;G4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基础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实现学生的同化与顺应、认知与情意、个性自由和团队精神的平衡发展,已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风靡全球的体验学习也被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体验学习的基本理念与策略[J];广东教育;2003年12期
2 王嘉毅,李志厚;论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3期
3 石雷山;王灿明;;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9期
4 李吉林;谈情境教育的课堂操作要义[J];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严奕峰;谢利民;;体验教学如何进行——基于体验学习圈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6期
6 王灿明;李朝阳;;小学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9期
7 严奕峰;;体验学习圈:体验与学习发生的过程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4期
8 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2期
9 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6期
10 施建农;创造性系统模型[J];心理学动态;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存峰;曹光法;葛明贵;;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心理分析与培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刘燕霞;;从体验看“自然习得顺序”假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3 吴耐军;;高师教育类课程“角色体验”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刘畅;孙连英;商新娜;周海燕;;应用型大学“专业感知”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陈桃;;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李冬华;;用教练式教学法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1期
7 叶华光;;德育视域下隐性教育的情境创设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8 江冲亚;李满春;李飞雪;李雪;刘永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科学体验区建设[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2期
9 胡凼;;浅谈学生创造性培养的环境建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Z1期
10 李欣;;论计算机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庆男;;基于体验学习的课堂文化建设[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王灿明;;体验学习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致美;体验式培训的运用与发展[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3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远路;西南民族地区中学教师工作胜任力主要构成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剑 ;影响员工创造性绩效的组织情境因素及动机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朝东;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虎林;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求索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季林;教学的游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骁健;“自我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华;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微华;体验学习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平原;情绪状态影响高中生远距离联想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毕继明;“物质的量”概念群的教学难点形成成因分析及其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威灵;中学英语体验式学习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谢小霞;学习风格和团队体验式学习水平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戴日新;体验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艳伟;上海市高等院校空间设计国际合作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韩稳;认知风格对物理创造力的影响:班级创新气氛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莉;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及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3 吴扬;高凌飚;;新课程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式[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4 张群明;金瑶梅;;后现代哲学语境中的教育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7期
5 严奕峰;;从认识论视角审视体验学习的认知机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6 严奕峰;;体验学习圈:体验与学习发生的过程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4期
7 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6期
8 周加仙;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9 王寅;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10 王翠玲,邵志芳;国外关于情绪与记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廖龙龙;;基于网络游戏的体验式网络课程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04期
2 孟庆男;;基于体验学习的课堂文化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6期
3 朱丽;赵汉华;;从接受到体验: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学研究;2003年02期
4 严奕峰;;国外户外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01期
5 汤跃明;杨彩菊;;谈网络时代体验学习虚拟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王灿明;;体验学习的内在机制探析[J];今日科苑;2007年24期
7 罗仲贤;;“主题”和“意义”是体验学习的关键——兼议历奇教育的“生命力”[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朱水萍;;反思实践:促进职前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的视角[J];教育探索;2009年05期
9 岳欣;;体验学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10期
10 张军英;;基于体验学习的虚拟学习环境创设[J];软件导刊;2006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孟庆男;;基于体验学习的课堂文化建设[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陈红梅;;用心灵游戏 助人格完善——心理健康课体验学习初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尹秀琴;;学习方法思维训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宋怡;;中学生学习成绩抱负水平的指导对学习成功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许悦会;;人教版《信息与信息技术》[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军;“动”中体验学习的欢乐[N];文汇报;2003年
2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 张志义;还需从内部着手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黑龙江大学 张昱琨;实施新课改 邀体验同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高秀叶;课堂提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太行日报;2010年
5 黄梅县教研室 梅首文;发挥主体作用是有效学习的关键[N];黄冈日报;2010年
6 ;放手·调动·评价[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杨绍娜 姚利萍;三招激活美术课堂[N];美术报;2005年
8 刘霞;追求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N];莱芜日报;2009年
9 ;技术突破信息化教育的新动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10 山西省太原市教委教研室 严成华;如何认识“综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瑜;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生命在场的学习方式[D];扬州大学;2011年
2 余蕾;信息化环境下体验学习过程设计与实践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3 李梅;体验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敏;基于生活原型的体验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陶翠婷;基于体验学习的初中物理教育游戏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晓平;基于目标场景(GBS)的体验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时延辉;威廉·派纳的自传式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吴敏;体验教育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王静;体验性学习方式运用状况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古锐;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07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07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