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陶行知学习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22:45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学习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陶行知 学习 教育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中国教育问题的研究深刻且独到,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于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第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目前,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我国的教育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此外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看,现在在中国还有很多成年人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很大一批成年人还没有脱离“文盲”的行列,如何帮助这些人提高文化素养,学会学习,这也是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全民的学习意识,改进全民的学习方法,,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陶行知先生在他长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非常重视对学习问题的探讨,对学生、教师、普通大众等各个不同阶层的学习问题都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提出了不同的学习思想及方法。对陶行知先生的学习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和研究,对于推进我国新时期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绪论:简明扼要的说明选题的依据、已有的相关研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一部分:陶行知学习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部分:陶行知学习思想的体系。结合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生活实际,论述不同阶层不同的学习方法。其基本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学生读书观:用活书、活用书。(二)教师学习观:教师要以科学的精神为先导,以书籍、学生、老百姓为自己的老师,通过结成教师集体,促进每位教师的学习。(三)平民学习观:平民学习首先要有国民的精神,对于不可能去学校读书的平民来说在平民读书处,采用连环教学法,对其学习更为合适。(四)大众学习观: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对于改善自己的生活真的有帮助,学习时应该手脑并用,可采取“工学团”、“小先生制”、传递先生等途径进行学习。(五)考试观:考试过多,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刻板和陈旧,对考试结果的单一追求,导致考试中作弊现象严重。考试应作为学习的一种检验工具,而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第三部分:陶行知学习思想的内涵。归纳总结陶行知学习思想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第四部分:对陶行知学习思想的再认识及其现实意义。在科学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要提高个体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习的主要指导者教师要有开放的教育理念和创造的教学思路,要真正的爱学生,与学生有一个良性的情感交流;要热爱并脚踏实地的去工作,甘为人梯。通过对陶行知学习理论的总结,希望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发展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陶行知先生的学习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现代教育体系下,学生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 学习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3
  • (一) 选题依据10-11
  • (二) 文献综述11-12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12
  • (四) 研究方法12-13
  • 一、 陶行知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13-15
  • (一) 历史背景13-14
  • (二) 教育实践经历14-15
  • 二、 陶行知学习思想体系15-27
  • (一) 学生读书观15-16
  • 1、 “用活书”15-16
  • 2、 “活用书”16
  • (二) 教师学习观16-19
  • 1、 教师要以科学的精神为先导,不断学习16-18
  • 2、 教师要以书籍、学生、老百姓为自己的老师,不断学习18
  • 3、 结成教师集体,促进每个人的学习18-19
  • (三) 平民学习观19-21
  • 1、 平民学习首先要有国民的精神19-20
  • 2、 平民读书处20
  • 3、 连环教学法20-21
  • (四) 大众学习观21-24
  • 1、 学习时应该手脑并用22
  • 2、 “工学团”的方法22-23
  • 3、 小先生制23-24
  • 4、 传递先生24
  • (五) 考试观24-27
  • 1、 考试过多及对结果的过分追求24-25
  • 2、 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刻板和陈旧25-26
  • 3、 对考试结果的单一追求,导致考试中作弊现象严重26-27
  • 三、 陶行知学习思想的内涵27-35
  • (一) 学习的内容27-29
  • 1、 学“真”知识27-28
  • 2、 学人生之道28
  • 3、 在环境中学习养活自己28
  • 4、 学习休息28-29
  • (二) 学习的方法29-35
  • 1、 “事怎样做,就须怎样学”29-30
  • 2、 虚心好问、努力好学30-31
  • 3、 以教人者教己31-32
  • 4、 塑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32-33
  • 5、 六大解放33-35
  • 四、 陶行知学习思想的再认识及其现实意义35-39
  • (一) 对陶行知学习思想的再认识35-37
  • 1、 学习要融入生活之中35-36
  • 2、 教师要具有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教育中要不断实施创新36
  • 3、 实施“大爱”教育,做真实的教育36-37
  • (二) 陶行知学习思想的现实意义37-39
  • 1、 促进中国德育教育的发展37-38
  • 2、 促进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38-39
  • 结语39-40
  • 注释40-42
  • 参考文献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红亚;论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J];成人教育;2003年12期

2 赵本纲;唐玉凤;;陶行知“社会大学”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宋丽娜;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与当今乡镇社区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徐丽丽;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谈“学以致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8期

5 彭伶;;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与当代“终身教育”思潮的比较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晋堂;;平民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J];人民教育;2006年21期

7 李兵;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907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07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