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智慧内隐认知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22:1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智慧内隐认知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慧 智慧者 智力 道德 内隐联想测验


【摘要】:以5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测量被试对智慧的内隐认知。实验1中,被试对人慧者与良好道德人文素质属性词联结以及物慧者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属性词联结的反应速度更快,表明大学生存在人慧者更具备良好道德人文素质和物慧者更具备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内隐认知取向;实验2中,被试对智慧者与良好德智属性词联结比愚蠢者与良好德智属性词联结的反应速度更快,表明大学生存在智慧者更兼备良好道德人文素质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内隐认知取向。两项实验中,被试智慧内隐认知效应的性别与专业差异显著。综合两项实验表明,智慧是良好道德人文素质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有机结合;学习与经验影响大学生对智慧的内隐认知。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智慧 智慧者 智力 道德 内隐联想测验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度重大项目(12JJD88001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赣教研字[2011]12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对智慧研究开始,什么是智慧以及怎样定义智慧就是一项重要研究主题,尤其是关注智慧的世俗概念,即那些不熟悉心理结构的外行人(layperson)对智慧的认知与定义。研究者主要采用描述词排序法和智慧者提名法探讨这一主题。描述词排序法通常包括两个步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耿晓伟,郑全全;中国文化中自尊结构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2 马芳;梁宁建;;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3 蔡华俭;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皓;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的跨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毅平;谢四元;周路平;;对乙肝患者群体认知的矛盾态度:行为与ERP证据[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4期

2 周小帆;祝帅;;平面广告文案版式设计的实验心理学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年05期

3 孟桂玉;;内隐学科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年02期

4 倪慧逸;贺雯;莫琼琼;;“官二代”和“贫二代”职业发展内隐刻板印象研究——大四学生和在职人士的比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邓丽群;;防御性悲观与内隐——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6 刘慧;徐朝亮;黄三生;;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阻碍因素及对策探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胡燕;杨东明;李雪峰;;大学生防御性悲观的现状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石海霞;;自我概念研究综述[J];华章;2011年03期

9 宋胜尊;章恩友;傅小兰;;重新犯罪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董杨雪;;试论问题青少年自尊的特点[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晓菲;毕重增;;潜意识成就目标对个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褚跃德;吴阳;张东;;体育院校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比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佳宁;网络谣言对态度改变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成山;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敏;创业网店如何赢得消费者[D];浙江大学;2011年

3 龚琛琛;中职生自我刻板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妮;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面孔表情识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侯洁;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社会比较、媒体卷入度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占红;小学生情绪表达规则及其与自尊、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申宇航;消极身体意象大学生注意偏向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曲丽丽;女大学生身体不满意及大众媒体对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岚;初中生乐观人格特质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辉;大学生内隐、外显交往动机及其与情绪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龙;传统价值理想和现代人格塑造——兼论中西传统人格塑造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陈铭;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3 王志强;;历史文化地理视角下的德国国民特征研究[J];德国研究;2010年02期

4 陈祥耀;略论儒家思想的精华[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徐晓慧,吴亚峻;中西方人格思想差异的文化探析[J];文史博览;2005年14期

6 陈秀云;;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中国的实践与探索[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S1期

7 施炎平;先秦儒家智慧观念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张卫东;智慧的多元—平衡—整合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江传月,余卫东;论海德格尔后期对技术的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张汝伦;;重思智慧[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明证;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同辉;中体而西用,返本以开新—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汤玲莉;智慧显义理论研究:成年人生活规划能力及其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海涛;成年人智慧的隐含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旭辰;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俞海运;社会认知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人;内隐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J];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陶沙,李蓓蕾;内隐认知:认识人类认知与学习的新窗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范文杰,王禄修;运动领域内隐认知研究述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张兴贵;论内隐认知[J];心理学探新;2000年02期

5 宋兴川;内隐认知方法引入精神信仰的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6 戴雪梅;言语领域内隐认知研究述评[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侯东辉;郝兴昌;;高中生内隐和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8 高湘萍;;隐性知识的获得及其显性化的心理途径[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8期

9 范文杰;戴雪梅;;无意识—内隐认知理论的演变历程回顾及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徐曼;王贺;;刻板解释偏差测量内隐刻板印象[J];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政;林蔗芝;;内隐认知与脑能量代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朱海燕;宋志一;;涉毒罪犯对涉毒后果的认知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聂光辉;李永鑫;;条件推理测验与人才测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邓芸菁;朱海燕;;涉毒罪犯内隐自我评价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荣;桑标;;性别在儿童同伴关系理解中的内隐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马爱国;;竞赛情境攻击性的启动对运动员攻击性性别差异的内隐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周广亚;;内隐联想测验(IAT)存在的十个问题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程黎;施建农;刘正奎;;儿童与成人智力与创造力的内隐认知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沈德立;白学军;;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梁嘉歆;严文华;;在华留学生与东道国群体交往对外显与内隐偏见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泳红;职业生涯决策整合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谢国栋;视障人群动作内隐认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谭可欣;高技术企业R&D知识管理的模型与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玲;高中聋生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及内隐认知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春波;内隐认知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燕;网络购物决策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张明亮;颜色的内隐认知与认知控制关系[D];西南大学;2012年

5 陈琳;焦虑症患者情绪图片信息内隐认知特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6 李璐寰;网络成瘾与内隐、外显心理健康[D];苏州大学;2008年

7 刘真;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焦虑的外显和内隐认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岑瑞庆;暗示及其治疗的现当代叙事与整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郑岩;动作图示认知内隐记忆加工策略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德友;人员选拔决策中的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19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19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