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主动性人格 一般自我效能感 学校适应
【摘要】:本研究以大学本科生为对象,编制了《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问卷》,对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特点进行了测查,并研究了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校适应的关系。主要结论有: (1)自编的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问卷由坚韧性、变革性、尽责性三个因子构成,作为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2)大学生主动性人格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在性别、年级、是否当学生干部、是否是党员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显著,在专业分类及是否独生子女上主动性人格差异不显著。 (3)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体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学生学校适应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除了满意度低于平均水平,其他维度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4)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学校适应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表明:各量表总分与各个分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 (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主动性人格的三个因子对学校适应起到显著性预测作用,总解释率为31.8%。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学校适应存在显著预测作用,它能解释学校适应总分26.2%方差变异量。主动性人格的三个因子对一般自我效能感起到显著性预测作用,总解释率为35.1%。 (6)在中介效应检验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学校适应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主动性人格 一般自我效能感 学校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目录6-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3
- 1.1 主动性人格研究综述11-16
- 1.1.1 主动性人格的内涵与特点11-12
- 1.1.2 主动性人格的结构与测量12-13
- 1.1.3 主动性人格的国内外研究13-16
- 1.2 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16-20
- 1.2.1 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与结构16-17
- 1.2.2 自我效能感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17
-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与结构17-18
- 1.2.4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测量18-19
- 1.2.5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国内外研究19-20
- 1.3 学校适应研究综述20-23
- 1.3.1 学校适应的内涵与特点20-21
- 1.3.2 学校适应的结构与测量21-22
- 1.3.3 学校适应的国内外研究22-23
- 第二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23-25
- 2.1 问题提出23
- 2.2 研究目的23
- 2.3 研究假设23-24
- 2.4 研究意义24-25
- 2.4.1 理论意义24
- 2.4.2 实践意义24-25
- 第三章 主动性人格问卷的编制25-35
- 3.1 问卷项目的编制25-26
- 3.1.1 查阅文献25
- 3.1.2 开放式访25-26
- 3.2 问卷预测与探索性因素分析26-31
- 3.2.1 研究目的26
- 3.2.2 研究方法26-27
- 3.2.3 项目分析27-28
- 3.2.4 探索性因素分析28-31
- 3.3 正式问卷的施测与验证性因素分析31-34
- 3.3.1 研究目的31
- 3.3.2 被试31-32
- 3.3.3 信度分析32
- 3.3.4 效度分析32-34
- 3.4 小结34-35
- 3.4.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问卷的结构34
- 3.4.2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问卷的信度、效度34-35
- 第四章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特点35-43
- 4.1 研究目标35
- 4.2 研究方法35-36
- 4.2.1 被试35-36
- 4.2.2 工具36
- 4.2.3 程序36
- 4.3 结果与分析36-40
- 4.3.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整体状况36-37
- 4.3.2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人口学统计变量分析37-40
- 4.4 小结40-43
- 第五章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43-55
- 5.1 研究目的43
- 5.2 研究方法43-44
- 5.2.1 被试43
- 5.2.2 研究工具43
- 5.2.3 施测与统计分析43-44
- 5.3 结果与分析44-53
- 5.3.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总量表以及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44-45
- 5.3.2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总量表以及各维度的人口学差异结果45-48
- 5.3.3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48-49
- 5.3.4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49-51
- 5.3.5 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51-53
- 5.4 小结53-55
- 第六章 总讨论55-63
- 6.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问卷的编制55
- 6.2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特点55-57
- 6.3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57-60
- 6.3.1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57-58
- 6.3.2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58-59
- 6.3.3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59-60
- 6.3.4 大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60
- 6.4 研究创新与不足60-63
- 6.4.1 研究创新60-61
- 6.4.2 不足与展望61-63
- 第七章 结论63-65
- 附录65-73
- 参考文献73-79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79-81
- 致谢81-83
- 个人简历83-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佳音;甘怡群;;主动性人格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邹兵;谢杏利;;医学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人格的关系[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5 柳春香;任泽港;江雅;;大学新生适应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3期
6 陈爱如;丁德光;;城市与农村生源学校适应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01期
7 谭佳;苏文平;;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唐小庭;吴光路;;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胡琳丽;郑航;;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945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4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