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循环理论视角下的信息资源再生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循环理论视角下的信息资源再生研究
【摘要】:Web2.0极大地丰富了用户参与信息资源建设的渠道,资源使用者在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可以通过Web2.0平台对该资源进行评论和补充,形成新的再生资源。该文应用现代生物进化论中的超循环理论,研究信息资源再生过程中不同立场信息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信息资源再生过程中不同立场资源的进化机制,以及信息资源再生的阶段,有助于深入把握信息资源再生的演化机理,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再生效果。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资源再生 超循环 演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配置方法、路径与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71273108)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Web2.0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变革研究”(项目编号:ECA120340) 湖南省社科基金“网络再生教育信息资源生态发展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1ybb17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网络应用已经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Web2.0允许人们发布、共享和管理信息,提供了沟通和协作的新途径。Web2.0的出现不仅是网络服务方式的发展,同时也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变革,其重要特征就是用户生成内容(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的出现和迅速增长[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向阳;熊才平;郑娟;;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再生与利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2 何向阳;祁玉娟;;缄默知识视阈下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3 熊才平;何向阳;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4 朱婷;;情报学中的序性结构初探——以Web2.0下的分众分类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08年03期
5 徐向},顾新建,陈子辰;基于网络制造的仿生自组织协同进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2期
6 刘丽君;熊才平;何向阳;;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一方;;易、现代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模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李红启;高洪涛;宋强;;货运企业的伪超循环结构及其作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杜建军;张瑞林;邵桂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自组织生成——基于超循环理论的模型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4 储昭华;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再认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张四新;;论生态图书馆系统的自组织范式[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6 邓仲华;苏娟;李志芳;陆颖隽;;面向信息资源云服务的知识分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年03期
7 张晓平;王建国;;基于超循环理论的高校“三风”建设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李慧迎;;论虚拟学习社区的良性运作——以超循环理论为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9 杨洋;田也壮;;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企业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效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4期
10 潘玉君;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昌灏;;以超循环系统理论解读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繁玲;唐斌;武玉坤;;电子政务与制度创新互为因果关系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汤晶;Laurent MERI ADE;Nicolas Mainetti;;基于国际跨组织的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研究——以中法医学公私合作为例[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4 王月辉;王利;缪祺;;基于流程视角的动态营销能力构成及其与绩效的关系——来自450个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峰;面向船舶制造协同物流网络的资源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萧毅鸿;基于本体的复杂决策任务表示方法与求解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杜静然;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春虎;局地暴雨中的自组织过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宋娟;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张辅松;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莉;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与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崔异;受资金约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和服务定价策略[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雷莹;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价值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军建;海洋船舶类复杂产品供应链协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谷小科;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系统论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3 闫晓红;银川平原城市超循环系统的构建[D];西北大学;2011年
4 戴帆;湟水流域城镇超循环体系及其反馈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柱星;城市近郊型软件园空间形态活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勇;复杂性科学的哲学透视[D];新疆大学;2011年
7 张颖辉;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湖南旅游系统演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郭杰;高校课程发展性评价的理性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雪;组织循环发生阻尼运动的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何银芳;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障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2 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框架和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3 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6期
4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5 张立国;刘晓琳;;重构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关键:办学模式、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的再调整——纽约州立大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6 何向阳;熊才平;夏秀明;;网络信息资源发展利用研究——以“百度知道”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7 提姆·奥莱理 ,玄伟剑;什么是Web2.0[J];互联网周刊;2005年40期
8 王民;顾小清;李雪;肖君;;支持泛在学习的资源、服务及其门户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9 陈向东;;基于Web2.0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07期
10 蔡明兰;;教师流动:问题与破解——基于安徽省城乡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倩;;教育功能的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01期
2 靖国平;;知识与智慧:教育价值的演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3 万华明,梅林峰,雷翎,陈文勇;论课堂教学的教育技术演化[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刘明鞠;中外教育经济学主要理论观点辨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黄清;;国外质的课程研究历史演化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黄汉文;;从“无商不尖”到“无商不奸”所引起的教育思考[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年11期
7 周淮南;;教学信息资源再生问题的思考[J];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2期
8 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 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1期
9 罗秋红;罗贤艺;胡骁;;景德镇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年04期
10 周淮南;;再生,迈过教学资源匮乏的“坎”[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东水;;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小玲;台湾慈济基金会9990万美元什邡“造血”[N];四川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强;我国课件开发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2 刘甲;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再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4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5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