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调整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额度测算——以江苏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成本调整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额度测算——以江苏省为例
【摘要】:本文将江苏省义务教育成本指标运用于转移支付额度的测算,研究对比成本调整前后的转移支付总额度后发现: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总额度较成本调整之前下降了;苏南地区的部分县市开始成为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受援对象;成本调整之后的某些县市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在被测算的三个年度中每年都有变化。这些结论的政策意义是,考虑了成本差异的转移支付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更显公平,并且成本指标和转移支付额度需定期重新测算。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
【关键词】: 转移支付 义务教育成本差异 成本指标调整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构建江苏省县级地方义务教育成本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2010JDXM00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的成果
【分类号】:G522.3
【正文快照】: 在分税制体制下,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平衡地区间财政能力,弥补财政缺口,优化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各级政府解决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问题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财政对教育的转移支付随意性较大,建立规范化、公式化的义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育红;中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宋超,绍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问题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5年01期
3 王善迈,袁连生;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4 黄斌;;关于中国地方小学教育财政支出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5 钟晓敏;赵海利;;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型——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吴美华;张慧;王静;黄斌;;义务教育财政成本:因素甑别与指标构建——基于江苏省1999-2007年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国庆;;财政公平原则视野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褚萍;梁万泉;;规范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3 马山水,罗丹;对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体制的探讨[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4 徐中伟;略论农村义务教育公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吴建芳,赵正;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吕浩;;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7 刘秀峰;张丕芳;;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要义[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9期
8 柳劲松;;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中的转移支付问题研究——以恩施自治州S县为例[J];财会通讯;2009年12期
9 刘丽;;通过用税权的调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10 陈晨;;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转移支付政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昊;;构建和谐社会与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刘秀峰;;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要义[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3 顾文琳;;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初探[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学敏;;教育投入的来源分析与运行机制探索——关于我国《教育法》相关条文修订的思考[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郑磊;;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公平性研究——北京市郊县的案例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江文涛;罗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专项投资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屈莹莹;;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陈纯槿;王红;;从公平、效率和充足看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慧广;;义务教育财政均衡制度与政策的设计框架——基于公众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丽;;转移支付与“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差距”的缩小[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4 逯元堂;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7 陈维青;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转移支付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周金玲;义务教育及其财政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维;国家助学贷款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真真;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政府投入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伟;从我国城乡差异看音乐教育公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喻翠翠;江苏省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玲馨;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变革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伟华;省对县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式的设计与模拟[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6 庞笑萌;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7 蓝彬华;瑶山瑶族学生辍学原因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赵凤;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吕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刘央;新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杨建芳;;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3 马国贤;中国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06期
4 刘溶沧,焦国华;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创新[J];财贸经济;2002年06期
5 曾天山;邓友超;杨润勇;左晓梅;储朝辉;李协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鲍传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和原则[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黄佩华,王桂娟;费改税:中国预算外资金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6期
8 马骏;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一个均等化公式和模拟结果[J];经济研究;1997年03期
9 高如峰;重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翟博;;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进,李金玲,赵建刚;关于财政转移支付中的几个重大问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寻舸;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问题[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3 温希波,马建国,李胜华,姜秀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国际比较及借鉴[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黎明;财政转移支付纵向均衡问题的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2年01期
5 梁积江,黄勇;试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转移支付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刘分龙,岑树田;试论财政转移支付的公平与效率[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年12期
7 胡甲庆;农村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方健宏;试论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协调地方市县政府间的关系[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9 靳凤娣;党东升;;财政转移支付违法行为研究[J];新学术论文选;2006年01期
10 雷振扬;;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与实践效果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燕飞;钟昭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剑文;;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探讨[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明燕飞;钟昭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方明;;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宪政透视[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莉萍;蔡雅欣;李姣妤;;生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6 ;立足优势,围绕特色,强力推进财源建设工作[A];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C];2004年
7 徐阳光;;论财政转移支付法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理念之实现[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马建霞;;论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光;;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多远[A];构建中国公共预算法律框架[C];2008年
10 ;胡光宇[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与地方发展论坛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孟洲;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4年
2 记者 黄丹彤 通讯员 任宣;财政转移支付告别“养懒汉”[N];广州日报;2004年
3 邹声文 田雨;财政转移支付 重点改善民生[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韩洁;2006年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达9100亿元[N];中国税务报;2007年
5 记者 李政魁;全国人大财经委财政转移支付专题调研组在定西调研[N];定西日报;2007年
6 韦轶柳;全国人大财经委财政转移支付专题调研组到我区调研[N];广西日报;2007年
7 记者 王光辉;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转移支付要重点用于改善民生[N];商务时报;2007年
8 邹声文邋田雨;“财政转移支付要重点用于改善民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财政转移支付亟待监管[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10 记者 郑晓波;我国酝酿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改革[N];证券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平;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凤伟;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倪志龙;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范子英;央地关系与区域经济格局: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鹏;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郑浩生;以“县”为承接基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绩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刘小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马冬冰;西部农村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何佳晓;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4 陈渝;长沙市岳麓区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徐文东;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石亚群;内蒙古财政转移支付对县级财力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甄诚;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8 程燕;完善湖北省财政转移支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博;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的效应与实现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周莹;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3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6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