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对学习的影响效应分析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本文关键词:进城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对学习的影响效应分析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更多相关文章: 进城农民工子女 歧视知觉 学习 社会工作介入
【摘要】:随着城市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来到城市,因为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坏境、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不仅没有实现这些愿望,反而还遭受了来自城市制度的排斥和城市居民的歧视。面对歧视,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主观经验感受,我们称之为歧视知觉。歧视知觉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作为获取新知识和形成健全人格重要途径的学习方面,学习上产生的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歧视知觉对他们的学习方面造成的影响,找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并为他们塑造一个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为了达到这一研究目的,问题制造者——歧视知觉与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方面的相关关系,歧视知觉对学习可能存在哪些类型的影响效应,这些不同的影响效应会产生哪些后果,要如何去正确看待与处理这些后果都是需要分析的问题。故本研究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歧视知觉对学习的影响效应出发,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思考如何进行社会工作的介入。 本研究在北京市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歧视普遍存在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各个方面,但是整体的感知程度并不强烈。随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进城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与学习方面的表现呈显著负相关,根据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歧视知觉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有显著的消极影响。此外,结合个案访谈的分析以及对比前人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测在一定的程度内的歧视知觉还会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该推论与拒绝认同理论的观点接近,拒绝认同理论认为歧视知觉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存在着消极和积极的二重影响。以歧视知觉对学习产生的不同影响效应为出发点,分析不同影响效应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第一、社会工作“走进来”为学校链接社会资源帮助改善硬件设施和教学力量、提高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同时端正他们的学习心态。第二、通过把进城农民工子女“带出去”的方式加大进城农民工子女和公立学校孩子的交流并帮助他们了解和融入城市社会。
【关键词】:进城农民工子女 歧视知觉 学习 社会工作介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42;C9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7-8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8-1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1-19
- 第一节 歧视知觉的相关研究11-12
- 第二节 进城农民工子女感知到的歧视知觉研究12-14
- 第三节 就读于不同类型学校的进城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研究14-16
- 第四节 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的研究16-17
- 第五节 国外相关研究17-19
- 一、对流动儿童的研究17-18
- 二、对于歧视以及歧视知觉的研究18-19
- 第三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视角19-22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19-20
- 一、进城农民工子女19
- 二、歧视知觉19-20
- 三、社工介入20
- 第二节 相关理论支持20-22
- 一、符号互动理论20-21
- 二、拒绝-认同模型21-22
- 第四章 研究设计22-26
- 第一节 研究方法22-23
- 第二节 研究工具23-24
- 一、个体歧视知觉问卷23
- 二、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态度综合测评问卷23-24
- 第三节 收集资料的方法24
- 第四节 样本基本特征24-26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26-35
- 第一节 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歧视的情况分析26-29
- 一、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但整体感知程度不强烈26
- 二、对不同歧视的感知有差异政策歧视感知最强26-29
- 第二节 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的情况29-30
- 第三节 歧视知觉与学习的关系及影响效应分析30-33
- 一、整体相关很明显,不同维度的歧视相关存差异30-32
- 二、进城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与学习方面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32-33
- 第四节 歧视知觉对身心发展和行为表现的影响分析33-35
- 第六章 总结及讨论35-40
- 第一节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需求以及社工介入研究35-38
- 一、“走进去”:提供资源,帮助提升能力35-37
- 二、“带出来”:促进学校间交流,从相互了解到相互接纳37-38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38
- 第三节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2
- 附录42-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秀云;王硕;张曼云;周冀;;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从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和学习投入角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吴新慧;;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与校园适应——“融合教育”的视角[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雷有光;都市“小村民”眼中的大世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认知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4 李晓巍;邹泓;张俊;杨颖;;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产生机制的质性研究:社会比较的视角[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5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6 熊易寒;杨肖光;;学校类型对农民工子女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影响——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12年01期
7 段成荣;杨舸;;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8年06期
8 孙维平;胡韬;郭跃勤;周林海;;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1期
9 胡韬;郭成;;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8期
10 袁立新;张积家;苏小兰;;公立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966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6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