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慕课革命背后的德性教学反思与重构
本文关键词:一场慕课革命背后的德性教学反思与重构
【摘要】:慕课基于连通主义学习理论,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与学习的深刻变革。这一深层意义的变革必然引起教学过程中的"学"与"教"呈现出自主性、个体性、存在性和生成性的时代特征。而教学的德性特质则要求从学生的外在身份表现维度和内在道德发展维度对慕课革命进行反思,并从对学生的需求分析、创生性的教学过程和存在式的教育关系三个方面重构德性教学。
【作者单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慕课 连通主义 德性教学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 新的时代特征,从而促使我们对教育的本真作出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语简称,最先由加拿 更为深人的思考。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于 (一)慕课革命中“学”与“教”的时代2008年为描述曼尼托巴大学提供的一门课程而 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毋丹丹;传统教师德性的现代诠释[D];西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爱民;刘宁宁;;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与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金洁;;对外语教学的认识论思考——利奥·范·利尔《语言教学大纲中的互动:意识、自主和真实》评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强粲;;语文教材中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例析《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9 何李来;;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何李来;;STAD型合作学习:教育学课程教学新尝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辉;;浅谈艺术教育中的以人为本[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申慧林;;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梁世翔;盛建龙;;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结构[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9 施冰芸;;科技翻译课程范式构建——现代与后现代的融合与超越[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燕萍;开放性课堂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方斌;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型对话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陈宇伟;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6 金峗;国际学校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学校的影响与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7 倪琳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曹强;中师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下的分层次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2 戴兆国;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戴兆国;;儒家仁道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张学智;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王淑梅;;消费社会与人的生命符号化[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7 洪明;“反思实践”思想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争议——来自舍恩、舒尔曼和范斯特马切尔的争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8 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9 王春光;张贵新;;反思的价值取向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10 卢乃桂;王夫艳;;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身份及其建构[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易连云 冉亚辉;[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敏;生命视野下教师的德性[D];山西大学;2007年
2 王红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楠楠;教师公正德性的养成与实现[D];山西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勤;“互动·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J];农机化研究;2002年01期
2 刘黎明;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J];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04期
3 赖文燕;论面向21世纪的多媒体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张明光,孙凯;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教学互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5 何尚武;论教学互动生态应力场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4年05期
6 熊鹰;“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宏观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6期
7 赖李明;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高文隆;;浅论教师的创造性[J];大众科技;2006年02期
9 唐春波;;浅谈高校“两课”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10 靳燕;;立足教学创新 落实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文香;王雪坤;;教学互动的理论与实践[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毛占稳;;关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思考[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沈丽佳;周红春;陈毓超;谢立群;谢思明;;混合教学模式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探索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孙麟;;混合教学模式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思考与探索[A];第九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琮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6 李春霞;晏石林;;高校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建议[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袁义厘;高井全;孙建玲;王晓晶;;优化基护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冶玉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英浩;;多媒体教学的再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10 张志田;陈瑶;闻建民;林胜文;苏进展;黄朕;郦妙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A];2012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迁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有效教学的意见(摘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刘娜;多伦县开展城乡教育教学互动活动[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3 市委党校 彭天慧;增强党建课程吸引力必须创新教学方式[N];黄冈日报;2008年
4 刘国章 记者 付永慧;打造特色阳光教学[N];吉林日报;2009年
5 装甲兵学院 汪志高;让教师在教学中获得发展[N];蚌埠日报;2013年
6 华蓥市溪口中学 陈辉;教学互动的实践与探究[N];广安日报;2006年
7 彭艳梅;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互动[N];钦州日报;2009年
8 王洪学;空军二航院探索“学员全员全程参与教学”[N];解放军报;2002年
9 王礼乾 王洪东;点击教学指挥管理系统[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吴凡邋通讯员 王欢喜;国内首个青工短信教学平台大扩军[N];深圳特区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工程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晓宇;高校教学与科研等效评价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3 邓巍伟;教学目标实践过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薛嘉;云计算下教学互动平台的探究和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刘丽娟;网络教学中促进师生交互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邹可享;大成多维教学模式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孙霞云;Oxford Itools教学软件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8 王国珍;试论语文教学的隐性互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10 孙鲁宁;微内容在高校中的教学应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7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8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