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四则运算
本文关键词: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四则运算
更多相关文章: 德育课程 四则运算 课程资源 课程作用 课程任务
【摘要】:在德育课程的组织与运作中,课程的全面性与灵活性非常重要。课程的全面性与灵活性可以用四则运算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四则运算来完成。加法,指的是课程要素的不断完善;减法,指的是课程资源的优化处理;乘法,指的是课程作用的多种挖掘;除法,则是指课程任务的多元分配。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德育课程 四则运算 课程资源 课程作用 课程任务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科研基金课题“‘超真实’的出现与德育范式的转变”研究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4年度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当前,德育课程存在着实效性低下、利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例如,我们需将不断产用开发不足等问题。探究起来,我生的新的道德知识加入到已有课程之中,或们未能全面、灵活地处理德育课程,肯定者发展、建构一门崭新的德育课程。当前,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借用四则运算的形我们在这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程改荣;;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安仲森;;基于社会行动模式理论的高校德育实践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黄翠芳;;浅谈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叶雷,陈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6 邓卫华;蒋勇;;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4期
7 高峰;;高校大学生德育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董根明;;能力为本,通识为基,人文为魂——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曲佳;何朝峰;;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缄默知识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石春梅;;家庭结构变迁下的课程德育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家良;;参与体验促感悟 构建德育新模式[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邓万生;;立德践行,学会做人,育合格中职生——承国学精华,行“五讲、四美”,创“八无”班级,做“四有”中职生[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虹;彭娟;谢迪;韩棹渭;;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5 蔡剑兴;;试析斯宾塞的科学知识价值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吴健;;创设发展小学生诚实守信品格的校园文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程龙梅;;构筑德育对话课堂:增强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初明利;张坤;;恩德文化与大学生恩德观教育[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明华;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滨;基于ASP的家教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帅敏;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余晓菊;Web2.0环境下的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蓁;基于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娇妍;;试论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2 ;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年04期
3 崔景贵;国外职校德育课程改革趋向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3期
4 郑航;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变革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3期
5 苏重来;德育课程教学要注重实用性与有效性[J];机械职业教育;2001年11期
6 郁之虹,张菊香;关于传统德育课程教授模式的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7 佘双好;实践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6期
8 乔建中,钱春霞,王辉,孙俊才;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12期
9 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基本特征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04期
10 冯增俊;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历史转型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齐少宏;;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方式初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燕;;“心理游戏”育德功能及其在德育课程中的应用[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陈晶敏;;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影响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4 位华;;让品德课堂凸显生活的气息[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祖瑞 陈科澜;中小学德育课程:步履蹒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赵正元;北京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重实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李剑;教育技术,,让“共创”德育课程走向未来[N];江苏教育报;2014年
4 宁波大学 张文鸯;德育课程拓展德育新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版撰文 戈红;开发德育课程 培养健全人格[N];天津教育报;2008年
6 省教育厅新闻中心 王世赋;我省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有序推进[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7 郝俊龙;我市将实施新的中职学校德育课程[N];商洛日报;2009年
8 早报记者 邹娟;大中小学 德育课程将衔接[N];东方早报;2012年
9 ;石景山区以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引领区域教育创新发展[N];北京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刘海英;让学生参与体验式德育课程[N];中山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敏;A中学德育课程链开发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巧燕;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3 张晓群;小学动态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林加挺;德育课程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施莉明;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雄飞;大学生对德育课程认同感的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兰英;初中德育课程像册集评价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晓蕾;我国德育课程研究综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宫晓虹;高校德育课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金红;中学德育课程自主开发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88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88823.html